自2013年1月1日起,北京正式对45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人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据报道,该政策实施后,预计2013年,将为北京带来60万至80万人次的过境免签游客。
北京市旅游委的有关负责人在2012年12月举行的72小时过境免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后,北京将进一步丰富境外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围绕历史文化和京味文化,为中转客人提供一日游、两日游及三日游等个性化产品。
72小时过境免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实际举措之一。在2012年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被列为大会的主题。
为了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落到实处,北京市旅游委有一系列动作,包括在2012年9月,举办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在《北京宣言》中提出“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事实,也是愿景。说是事实,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业每增加1名从业者,可增加相关行业就业机会5个。旅游业影响、带动和促进的相关行业多达110个。可以说,旅游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说是愿景,是因为如何通过旅游,让市民、游客获得满意体验;如何通过旅游,让市民、游客的生活更美好,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
就拿72小时过境免签来说,理论上的过境游客,与在北京实际旅游、消费的游客远不是一个概念。要想“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还得下一番大力气。
北京一共有6处世界遗产,是全球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但去了之后,是否有满意的旅游体验?北京旅游的顽疾——一日游能否良性发展?等等,无疑是摆在旅游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北京一日游,背景复杂,既是顽疾,就不能指望快速解决。那就说说相对容易治理的旅游宰客现象。前几天,陪一位外国朋友去什刹海,正遇四十多年一遇的极寒天气,虽是下午两三点,仍感觉不到太阳的温度。在荷花市场,一个摊位摆着成排的北冰洋汽水、瓶装老北京酸奶和红色欲滴的糖葫芦。一问价,称单价一律十元。我刚抱怨太黑了,摊主说,这是哪儿啊?什刹海!掷地有声,义正词严。
旅游景区物价高,早已司空见惯。原以为全球皆如此,直到我去了日本,才发现原来旅游景区、机场和超市,价格是可以一样的。在其他发达国家,旅游景区物价贵得离谱的,印象中也寥寥无几。作为要建设世界城市的北京,希望在这一点上,能与国际接轨,而不是拥有“中国特色”。
世界城市,又称世界级城市,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与影响力,是世界城市的两个核心功能。控制力是“硬实力”,影响力是“软实力”。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传统上被认为是“四大世界级城市”。旅游访客量,也是考量是否能称为世界城市的36个指标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中,就把旅游业定位为要打造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个“人民群众”,在入境旅游中,应该指的是境外游客。
向着世界城市迈进的北京,旅游业是否已经是让人“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窃以为还有距离。举个小例子。还是陪外国朋友,这次是去北京海洋馆。下午3点进馆,还没看完就到了闭馆时间。虽是寒冬,但温暖如春的海洋馆,居然下午四点就闭馆了!由于没想到这么早闭馆,得以体验了“现代服务业”的“国营食堂”式闭馆。在灯光昏暗的海底世界展区,我们和一些没尽兴的游客,被几个大汉吆喝着“赶”了出来。出门后,朋友说,你们这儿好可怕!在她的国家,通常会在闭馆前半个小时,轻声细语地播放即将闭馆的通知。到了闭馆时间,也会延后半小时,让游客从容走出去。当然,他们的游客也很自觉。
未来二三十年,是北京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关键期,对于北京的旅游业同样如此。如何在提高北京旅游硬实力的同时,提高影响力,也就是提高北京旅游的对外吸引力和文化说服力,让更多国内外游客来了还想再来,是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