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请给孩子无条件的关爱

甘丽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08日   02 版)

    读完河南兰考孤儿收养所火灾的有关报道,忍不住流出了眼泪。这是一位在医院门口摆摊的妇女袁厉害的“私人收养所”,七个被收养的孩子在大火中窒息而亡。破旧的棉被带着烧焦的痕迹,堆积在一起,更堵在人的心里。

    “五孩(男,20岁);小雨(女,约5岁);扎根(男,4岁);傻妮(女,3岁);小哑巴(男,2岁);男婴(男,1岁);男婴(男,7个月)……”这是媒体列出的遇难者名单。除了“小雨”还略像个名字外,其他的人则是真正的无名者,这些有残疾的生命像尘埃一样消散在人间。 

    和同事讨论起这则新闻,试图宽慰我的同事讲了两则故事。一个同事回忆,小时候村里有个好吃懒做的妇女,据说把儿子送给附近驻军的一个营长了。消息传出,全村人都羡慕这孩子好命!人穷则情薄,骨肉之间也无非如此。

    另一位同事则说起自己身边的“魔幻现实”:几年前,离家20多年的前大姨夫,突然被东北某地的民政部门送回老家。此时,他已重病、瘫痪,不得不和90多岁的老母亲住在一起。春节期间,老母亲被其他兄弟接去过年,他一个人凄凉地走了,不知是病死还是饿死。他曾要求母亲给他买药,母亲抱怨说,我90多岁了,还要给你去买药?他重病时,也曾打电话让儿子去接他。儿子没有去,一句“过去20多年你在哪儿”就让他哑口无言。

    这两个让人悲伤的故事,依然没有减轻我的愤怒感——为大火中丧生的兰考孤儿感到愤怒。人穷则情薄,这是人性的弱点。而这,也恰恰是诸如儿童福利院这样的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所在。社会救助机构的职责,就是弥补个体之力不足和德之失。

    说句也许不恰当的话,成人有选择的权利,就要有为自己选择负责的勇气。而孩子,不具备选择权,他们既无法对抗大人的遗弃,也无法应对某些成人的精神暴力;他们不能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甚至无法选择健康地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零”,是“原”,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的无条件关爱。

    对,“无条件”是我要说的关键词,因为几乎所有人强调的都是“条件”。从1986年起,袁厉害收养的弃婴已超过100个。其间,当地公安和民政部门都曾将弃婴送到袁厉害家。但是,袁厉害的收养条件并不好,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卫生差,甚至吃不饱饭、看不起病,死亡率高达30%。在问及为何多年没有对这些孩子进行救助时,当地民政部门的回应是没有强制执法权。

    直到去年底,国家民政部才批准兰考建设儿童福利中心,此前,被遗弃的孩子都得送到开封市儿童福利院。而开封市儿童福利院一度“因为条件限制”,不接受开封以外的弃婴。

    这些看似头头是道的理由,其实要么消极无为,要么蛮横无理。民政费用是纯财政支出,政府预算应该充分考虑,才能保证包括社会福利救济在内的政府各项基本职能的实现。什么都可以讲条件,唯有生命不能讲条件;什么都可以等,唯有孩子不能等。

甘丽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1月08日 02 版

鸵鸟式反腐让“房妹”大片高调上演
污染信息上报阻滞的根源在哪里
请给孩子无条件的关爱
慈善机构不争气 仁爱者心寒
让没有“户口”的候鸟自由地飞
考研如何改变命运
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