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雾霾频发,人们为何不愿放弃开车

胡印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15日   02 版)

    连日来,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弥天大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的PM2.5值曾一度逼近1000。因雾霾引发的交通延误、病患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再度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央视也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呼吁,雾霾天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喜欢蔚蓝天空和新鲜空气吗?就从自身做起吧。

    雾失楼台,车迷津渡。对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不能仅仅停留在污染数据的及时披露上,也不能满足于提供一些“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之类的消极建议,而是应该拿出切实具体的制度举措来,通过相关政策的强力干预,真正实现城市空气质量的好转,还公众一片灿烂的天空。一般公众,似乎也不能习惯性地停留在指责层面,而应该以自己的行动为减少雾霾尽一份力。

    只是,行动之难,并不像说说那么简单。以开车为例,目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汽车尾气污染。实验表明,城市道路上一辆时速20公里的汽车与时速40公里汽车相比,其一氧化碳和碳氢排放总量要高出1倍,如果速度低于每小时10公里,不仅污染物排放增加1倍以上,而且油耗也要增加60%到70%。然而,在我国,公众的购车热情却依然是有增无减。

    那人们为什么不愿放弃开车?这其中,很多人遇事总想着把责任推给外部因素,鲜有反躬自省、从我做起,固然是一个原因。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即整个社会的政策导向、风尚偏好使然。其一,在国内很多城市,尽管政府年年表态不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在确定重大产业政策的时候,往往没有打算去考虑这些产业的环境影响,比如汽车产业,就曾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扶持。

    其二,很多城市的规划只是一味贪大,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城市工作与居住之间的连接问题。这种生产与生活的人为割裂,工作场所的高度集中,也就催生了中国大城市无比壮观的上下班高峰现象。事实上,这种城市内的长距离挪移,很难完全依靠目前还不成气候的公共交通完成,至于骑自行车,更是不可即的奢望。因此,开车出行也就成了诸多选项中不得不选的一项。

    其三,政府机关自身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比如公车问题,很多人往往从靡费公帑的角度质疑公车的存在价值,其实,公车招摇的更大危害则在于对于社会风气的负向引导。如果政策的制订、执行者都不能以身作则,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又如何去教育、引导、劝诫社会公众翕然景从、放弃开车呢?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毕竟大家都要呼吸。

    空气质量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每一个公民都有不容推却的责任。这一点毫无问题,但问题是,在要求公民履行责任的时候,似乎应该先构建相应的制度环境,而不是仅仅将污染的球抛给一个个单个民众。在协调自然与人居两个环境上面,政府天然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大气环境质量治理政策,并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而不能总是说说而已。

分享到:
雾霾频发,人们为何不愿放弃开车
“史上最脏”让“美丽中国”蒙上雾霾
官员假话背后是百姓的劫难
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别拿“9%考研生为学术”的动机说事
让贫困者不再蒙受灾难
宣传处长拒采访也是失职
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