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酷寒。内蒙古大漠深处,冰封雪裹,寒风如刀,气温降至-32℃。
1月17日,随着装甲战车群攻入敌阵地,持续10多天的我军最大规模高寒条件下基地实战化演练,在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落下帷幕,并创下我军多个首次:整建制装甲旅首次在高寒条件下开展实战化演练,地处温区的机械化炮兵旅首次在高寒地区按新大纲演练火力战斗新课目,我军新组建列编的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首次亮相演兵场……
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部长魏文豪说:“这次演练有机步、装甲、炮兵三个不同类型的作战旅全员参加,作战要素和装备类型齐全,旨在探索形成高寒条件下不同类型部队新的训法战法,评估作战能力,采集各类武器装备战技性能试验参数,锻造复杂战场环境下‘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劲旅。”
笔者一路跟随参演部队采访,发现许多新看点。
看点一:来了就打 打完就走
以往,有的参演部队进入基地后,还要慢慢腾腾地安营扎寨,搞些挂标语、种花草等形式主义的东西,一段时间后才展开演练。
如今,进入基地就打仗。
1月8日凌晨五时,寒风凛冽,夜色如墨。一声汽笛长鸣,打破了朱日和训练基地车站的沉静。通过铁路输送,北京军区某装甲旅首次成建制进入高寒地区,实战化演练随即打响。
军列刚停,全副武装、防寒装具齐全的参训官兵,立即进入战斗。防空分队实施警戒,装甲战车点火起动,从火车平板车厢上开下的战车,迅即向集结待机地域开进。
笔者看到,他们依托新型装甲指挥车开设“流动中军帐”,指挥部队直奔战场,占领阵地。茫茫大漠被积雪覆盖,坦克乘员熟练运用卫星导航系统和电子地图,战车在雪原上高速疾驶。
此次演练之前,该旅就进行了22项技术创新和革新,联合中石化公司的研究所进行技术攻关,在柴油里加抗凝剂,调整配备能抗-40℃严寒的柴油,确保了装备严寒天候动力强劲。
参演部队宿营地依托地形隐蔽开设,各类装备在雪地伪装网包裹下遁形雪野,流动哨、潜伏哨日夜警惕……
他们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组织召开作战会议,定下作战决心,上报决心要点,下达作战命令;合理运用所属及配属侦察力量,全维实时感知战场态势信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自主研判情况,依托指挥信息系统确定战斗构想。
这天上午10时30分,基地某山地间,突然战神怒吼、铁骑突出,一场装甲合成营高寒山地实兵实弹演练渐入高潮。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刚刚列装的多种新型坦克、步战车、装甲车,向冰雪覆盖的目标地域展开攻击。
自行火炮首先对“敌”展开点穴打击,一发发炮弹准确地砸在“敌”前沿防御阵地上。
步战车在侦察分队的指挥下,迅速占领发射阵地,两枚导弹轰然出击,“敌”电子干扰站瞬间消失。
机械爆破扫雷车轰鸣前出,1枚扫雷弹划出一条黑色弧线命中雷区,4号高地雷区顿时腾起团团烟雾。
合成营攥指成拳,果然身手不凡,所属12种火器,使用10种弹药,全部首发命中,随机布设的14个靶标被摧毁13个。
部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该旅旅长侯明君说,我参加过18场演习,冬天在这种高寒条件下打实弹,而且还是全程实弹、所有的火器都打,这是第一次。
这次演练,他们针对高寒高原条件下作战行动的新特点、新要求,整建制出动、实战化演练、全兵种检验,重点突出信息化指挥、信火打击等内容,全面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全天候整体作战能力。
期间,他们共破解13个训练难题,采集1200余组数据,应用21项革新成果,促进部队远程机动、指挥控制、战场感知、全维防护、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能力全面提高。
某装甲旅打完仗立即撤离,并向铁路站台机动,某机械化炮兵旅又隆隆开进了演练阵地。如今在这个基地演练,来了就打,打完就走。
看点二:全程按实战化演练
车轮碾碎积雪。这天晚19时,笔者乘车驶向某旅野战兵营。
结果,转了几个山包仍找不到。莫非走错了地方?我们按时间推测,已过预计车程,千人百车安营扎寨,为何还不见踪影?
这时,两名暗哨身披白色伪装服突然现身,眉毛和面罩上挂满冰霜。原来我们的车已不知不觉闯入营地,带哨的下士张荣说:“我们的枪瞄准你们好一会儿了。”
几经查验,笔者被允许进入野战兵营,这才看到,帐篷、坦克到处都是,覆盖着白色的雪地伪装网,不走近很难发现。
这与笔者印象中横平竖直的野营村不一样。作训参谋刘宝贵告诉笔者:“这样配置是按实战要求,人员可以随时上车,迅速编队出动。”
一夜呼号的7级大风,给了初来乍到的某炮兵旅实弹演练一个下马威。靶标不再是某个山头的圆圈,而是换成了随机抛射的发烟弹。
某集团军副参谋长张宏说:“炮兵当中我们采取了最难的一种方式射击,导调组随机显示目标,发烟弹打到哪儿,哪儿就是目标。有风的情况下不到3秒就抓不住目标了,对我们侦察兵捕捉目标要求非常高。这是我们自己加压的,就是要把科目设难、设险。”
当日14时,陌生地域,导调组下达演练科目:4种火炮对同一目标集火打击。此时最大风速已近每秒10米,快接近某型火炮的使用极限值了。
只听“轰”地一声炮响,目标发烟弹应声出膛。当笔者刚看到弹着点时,指示烟幕已随疾风飘散。稍纵即逝的瞬间,密集的弹雨已齐刷刷地砸向弹着点处。
“说实话,打之前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该旅旅长李游华坦言:“过去打实弹都是打圈圈,只要技能熟练,百发百中不是难事,但与实战要求还有些距离。今年我们主动把最新型火炮拉到冰天雪地里实射,就是为了锻造实打实的打赢本领。”
十二连炮长张金东记得,过去打靶,就是打画在山头上的圈,这圈圈不会拐弯,不会机动,只要操作熟练,百发百中也不是难事。
此次演练效果,拉直了该旅官兵出发前的问号:能否确保恶劣天候顺利命中随机抛射的发烟弹?能否确保某新型火炮严寒条件下实弹射击效能不降?临时更换的十几种油料能否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看点三:实战化演练拒绝彩排
实兵演习本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是最接近实战的练兵活动。但不知何时起,演习场上曾一度兴起摆练之风,有的演习甚至多次“彩排”,沙盘上反复推演、场地上屡经排练,甚至几点开始几点结束都事先约定。正式演习时,人员、装备常常按计划内容行动,照约定时间展开。这样的演习虽然队形整齐、声势浩大、场面壮观、过程顺利,结果也往往“十分圆满”,但敌情与处置多是主观臆断、一厢情愿,人员装备也不过是在照着脚本“跑龙套”,与实战严重脱节,演习基本成了演戏。
运筹这场实战化演练前,有人提议事先摆练,理由甚至很“充分”:气温零下30℃,千人百车远程机动,坦克、火炮、步战车、导弹等所有类型火器都要打实弹,安全压力巨大;这是我陆军新型主战装备第一次在严寒条件下投入实弹演习,理应打得“漂亮些”……但北京军区首长对此不以为然:“要想明天战场制胜,今天必先打假治虚,彻底转变训练作风。”
未经摆练的演习其实更加精彩。无论是远程机动、指挥控制、战场感知还是全维防护、信火打击、综合保障,各参演部队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实战要求展开。某旅尚未接“敌”,部署在演练地域侧后翼的自行火炮就发出怒吼,弹雨准确地砸在“敌”前沿防御阵地上。
演练结束,面对军区、集团军演练指导组,旅长侯明君的讲评一点不护短:“坦克分队,14靶13中,确实是个好成绩,但首发命中后,有6辆坦克第二发炮弹未能及时击发。平时瞄的是靶子,战时打的是敌人。首发命中,第二发卡壳,照样是灭顶之灾。”
“想起来就一身冷汗。”处于二梯队的坦克一营营长陈志强说。原来,二梯队有两辆步战车冲锋时陷进雪窝,电台此时也被冻得不给力,与指挥车联系中断。
你一言我一语,围绕这场演练,大家查找的问题越来越多,“首发命中”引出的串串问号,使大家看到了这场演练与实战的差距。
寒夜里,训练新风扑面而来。
看点四:蓝军旅首次亮相演兵场
17日上午,我军新组建列编的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首次亮相演兵场,他们的演练课题是:模拟蓝军重型作战旅严寒条件下地域防御战斗。
这个旅是全军首支被赋予模拟蓝军任务的机步旅,如何逼真地扮演好蓝军角色,发挥磨刀石作用,成为该旅新近转型后的首要课题。
在该旅蓝军研训中心,笔者看到这里从环境布设到组织架构,都参照外军设置。他们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全军蓝军研究中心。
“我们这个旅蓝军研究中心是全军第一家,是全军唯一的一个研究蓝军的机构,目的就是想打造一个能够开展蓝军研训、包括对从旅一级到连一级蓝军分队研究的一个平台。”该旅作训科长刘博说。
这次演练,蓝军旅安排了基础训练、战备转级、战术机动、作战筹划、战斗实施和严寒条件下武器效能试验六个训练内容。根据预想的情况,模拟蓝军重型旅要完成掩护地域战斗、前沿突破、后方地域战斗、营反冲击、旅反冲击等战术动作演练。
蓝军旅的领导介绍说:“朱日和地区高寒,炮弹会产生弹道偏差,容易产生近弹,第一发在进行校炮校枪时基本上都出现了近弹现象,因为低温造成初速度低,要有意识地往目标的偏上方打一点。”
气候严寒对重型武器战车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坦克的发动机,以前战士们都是想办法散热,现在他们却要用各种手段保温。
蓝军旅的平时训练与众不同,在演练现场的所见,让笔者感到惊奇:装甲分队行军时,第一辆坦克炮口直指前方,后面的坦克炮口朝向或左或右,最后两辆的炮口则一直指向编队后方,整个编队形成了360度防御。笔者多次参加训练和演习,这样的编队行军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是动中防御。”蓝军旅旅长周志国介绍说:“以往部队机动,坦克都是炮口朝前,看起来整齐美观,但遇到突发情况时反应速度慢。用现在这种方式机动,部队遇到情况立即就能投入战斗。”
真有这么神?无巧不成书。这时,编队两侧突然遭到小股“敌人”袭击。平时遇到这种情况,部队往往会有短时间的混乱,处理不当,很容易遭受损失。
但这支坦克编队并没有被冲散,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队形。笔者通过电台听到指挥员冷静指挥:“各车按警戒方位还击,迅速前进。”话音未落,枪炮齐鸣,火力反击立即展开。整个分队就像一个移动的堡垒,坚不可摧。很快,部队冲出了包围圈。
战场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离开了蓝军旅的行军队伍,周旅长的话回响在笔者耳边:“转变作风抓训练,必须立足实战,从脚下开始。”
张坤平 覃照平 张雷锋 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