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少年宫,广州的家长总是面临两难选择:市级少年宫“一位难求”且离家较远,私立少年宫收费贵上好几倍。现在这一难题得到缓解。去年7月,广州市少年宫的“分校”——社区少年宫陆续开张,小孩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
社区少年宫将闲置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红领巾议事堂锻炼了孩子“小人议大事”的能力,周末剧场为外来工子女送来精神食粮……广州共青团给力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
家门口的少年宫
住在京溪街附近的小苹茵4岁半了,要报兴趣班时“很幸运地碰上社区少年宫开张”。苹茵妈妈告诉记者,相对于少年宫本部,社区少年宫的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
苹茵妈妈了解到,社区少年宫开设有七八个课程项目,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程度为家长推荐课程。她为小苹茵选择了美术启蒙班。以前几个侄女去市少年宫上课都由她报名和接送,忙的时候根本顾不过来,“现在少年宫开到了家门口,省事多了。”苹茵妈妈说。
2012年以前的数据显示,广州市少年宫每年为8万余名青少年提供服务,相对于全市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为让更多的孩子能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市少年宫开起了“分校”。
经过4个多月的筹建,去年7月29日,广州市社区少年宫授牌仪式在滨江东社区举行,团市委、市少年宫向首批10个新社区少年宫正式授牌。截至目前,共有33个社区少年宫获授牌,覆盖广州各区。
读幼儿园大班的彭晨菲也搭上了这班幸运“列车”,得以免费参加京溪街社区少年宫的合唱班。她所在的社区少年宫,有一个特别的免费班。班上有20余个学生,通过报名面试择优录取。彭晨菲的爸爸告诉记者,作为外来工子女,学习资源相对缺乏,“社区少年宫能够起到资源补充作用,孩子能够多学习些技能,开拓视野,是件好事。”
社区少年宫与市少年宫“一脉相传”,市少年宫本部为1000多名特殊儿童提供免费教学,每个社区少年宫都将预留5%左右的公益学位给特殊儿童。这些孩子不需要通过抽签就可以享受学费减免的优惠。
谈到社区少年宫与传统校外教育的区别,广州市少年宫主任杨俊东这样介绍:“传统的校外教育模式主要是由家长决定孩子的课程安排,更多体现的是家长的意志;社区少年宫注重的不仅是技能培训,更是一种兴趣培养。社区少年宫的教学理念则是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社区少年宫将承担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更多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真正让孩子们健康、快乐与成长。”
团广州市委书记魏国华表示:“创造性地在社区打造‘家门口的少年宫’,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社区少年宫将全面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使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市民。”
红领巾议事堂“小人议大事”
“参加议事堂活动后,孩子的知识面扩大了,对社会时事多了自己的看法。”柏康妈妈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家孩子。12岁的庄柏康虽然还是个小学生,已从区的少理事,过五关斩六将当选为市少理事,至今“履职”一年多。现在柏康既要参加区里的活动,又要参加市里的调研、议事,小小年纪已放眼社会。
据悉,红领巾议事堂活动是团市委、市少年宫于2005年发起的项目,旨在以广州市少先队理事为参与主体,通过少理事的调研、撰写提案,与职能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领域专家对话及问询等形式,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关心自身成长环境,关注社会时事,参与社会实践。
队员们通过参与“红领巾议事堂”这样一个开放性、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的议事平台,正确地面对社会现状,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
红领巾议事堂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几个小学生在一本正经地讨论青少年如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甚至激烈地对“社区儿童保护”议案进行辩论……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发出青少年的声音。
陈海奇在市少理事会学习成长了两年多,被老师形容有“小人议大事”的气魄。从9岁开始,陈海奇就在老师带领下,为红领巾议事堂提出议题、撰写议案了。现在踏入初中,陈海奇一有空便根据老师给的主题和方向,在社区调研,在QQ群里发表自己的建议。海奇妈妈很支持孩子的“课外作业”:“现在有时跟儿子聊天,会觉得他懂事了很多。”
2012年,广州市少工委推出网络议事堂。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结合央视“你幸福吗”的采访,通过少年儿童喜欢使用的QQ、微博、校园论坛、班级博客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我的幸福生活”网络议事,邀请社区老党员、中国好人、知心姐姐卢勤、十八大代表赵广军等“名人”连线对话,共话幸福。
据统计,2012年广州举行了48次红领巾议事堂活动。
更全面的青少年社会教育
去年,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利用五星级的广州青宫电影城开展“共青团周末剧场”,逢周六日,便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免费观看电影,共提供10余场“周末精神盛宴”。
“我们围绕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安排节目,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高度认可。”青宫相关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在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目前市青年文化宫向青少年开放体育活动场馆、文化艺术活动、培训场馆,共计超过3000平方米。
“快乐大舞台”、“广州市青少年艺术素养计划”、“青春与电影同行”、发展街舞、动漫等青少年时尚品牌文化项目……为全面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市青年文化宫采取了多项措施。据统计,市青年文化宫先后走进校园举办展演、讲座、培训、放映优秀电影超过150次(场),受惠学生达30万人次,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造梦西游3、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谈起喜欢玩的电脑与手机游戏,四年级的李星鹏如数家珍。而他不仅拥有IPAD,还有QQ,每天通过网络认识世界。李星鹏父母能做的,就是为孩子选择健康的IPAD游戏,控制每次上网和看电视时间不超过20分钟,但他们担忧,“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导孩子的难度加大。”
为了解广州地区少先队员的媒介接触、使用习惯和媒介素养状况,去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少先队广州市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联合组织了一次调研,共发放了5000多份问卷,覆盖广州地区市区少年宫和50所小学,老师和家长也在调查之列。
得出的《2012广州市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近三成孩子有网友、超三成的孩子有网购的习惯、近五成的孩子有自己的微博、超一半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与IPAD。“‘苹果’一代正迅速成长,面临移动终端应用成人化隐忧。”报告指出。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州市少先队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推出多项举措加强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开展“媒介与儿童”调查研究,“让媒介更美好”红领巾小议案主题活动,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融入性课程等多种形式推动媒介素养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体系等。让孩子们“懂媒体、用媒体、做媒体”,使之成为信息时代合格的公民。
除此以外,团广州市委还开展了“广州市少年军校”、“选拔大学生党代表工作室助理”、“18岁青春季成人宣誓”、“青马工程”、“大学生三下乡”、“少先队员媒介素养教育调研”等一系列项目,在提升青少年的参政议政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媒介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