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相识相知二十载

时贺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21日   08 版)

    初识中青报,我读小学三年级。当时父亲是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为了让学生第一时间知晓时事、潜移默化中牢记政治理论,父亲创设了“时事10分钟”。每周日、周三晚自习,父亲会找来最新的《中国青年报》,将其中重要的时政新闻念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告别了“临时抱佛脚”式的死记硬背,新颖的学习方式深得学生喜爱。

    中考前夕,父亲的办公桌上被圈圈点点的中青报已有两尺多厚,学生们的时事政治笔记也记了一大本。

    中考成绩公布,学生取得的好成绩引得全乡5所初中的老师校长来向父亲“取经”。得到《中国青年报》这份备考秘籍后,校长们当场表态要为毕业班增订中青报,推行晚自习“时事10分钟”。

    此后,在中青报的陪伴下,一批又一批农村娃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母亲常说:“咱家有4个学生,你爹是老学生,后边还跟着3个小学生。你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就是《中国青年报》。”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渐渐喜欢上了中青报。高中住校,蹭不到父亲的报纸,我便在每天午饭后跑去学校的报刊阅读栏前看报,3年里几乎从未间断。得益于中青报,我的视野开阔了,理解力增强了,文科成绩越来越好。

    2002年秋天,我走进大学校园,到期刊阅览室阅读《中国青年报》成为第一要事,中青报经常被同学“霸占”。愁着怎样才能尽情看报的我意外地发现了学校后勤中心里专属《中国青年报》的报刊阅读栏。

    从此,上课前,放学后,我总是要先绕800多米的路到后勤中心后院,看一会儿报纸再走。冬天我跺着脚哈着气看报;夏天我淌着汗看报,春秋不冷不热,更是理想的看报时机。这一站,又是几年,风雨无阻。

    与中青报的“热恋”在2006年,备战考研的我得到了师兄传授的秘笈:除了熟练掌握政治基本理论外,要常看一份报纸——《中国青年报》。中青报,时政消息权威可靠,时事评论文章观点冷静客观全面,真知灼见闪现于字里行间。此后,中青报走进了我紧张而又忙碌的备考生活,每天买报看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床头上,饭桌上,书桌上,处处留有中青报的踪影。

    从稚气未脱的学童到孜孜不倦研习法律的大学生,再到奋战在政法工作一线的青年干警,我与中青报相识相知已有二十余年。昔日初看中青报,青涩中有几分好奇,今天爱看中青报,完全被她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一杯秦岭象园茶,一份《中国青年报》,任由鼠标驰骋在“中青在线”,茶的清香、报的醇香充满我的生活……

    (作者系陕西省镇安县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第二届)暨邀请报道对象回家”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活动专区或“中国青年报读者俱乐部”官方微博查看。

时贺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1月21日 08 版

中小企业陷“用工贵”泥沼
风雪挡不住回家路
相识相知二十载
天津3家消防“灰牌”单位重开业
快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