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行者无疆

在美国感受校车文化

侯彦秋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25日   12 版)

    2012年,我在美国旅行了一个月。对于一个第一次踏上新大陆的人来说,每一个景点都是新奇的。但一个月下来,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不是那些异域的人文风情,而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交通工具——校车。

    第一天,当我看到公路上有许多像坦克一样结实的黄颜色大轿车的时候,拿出相机不断地拍照。后来发现,这样激动地拍照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在之后的一个月中,不论我走到哪里,校车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美国汽车不仅数量多,而且由于驾驶员基本守规,所以限速相对比较高。一旦出现事故,便多是严重的事故。因此,美国的交通事故中剐蹭的比率比国内要低很多,伤亡比率会高出不少。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在3万~4万之间。

    这也就要求校车要具备非常坚固的外壳,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国内的学生戴“小黄帽”,美国学生则不需要,因为他们乘坐的校车底色是黄的。只要校车停车下人,车左前方的八角形STOP(停)的指示牌便自动展开,像大象的耳朵一样。这时候,校车周边的所有车辆必须无条件停下。在校车面前,人人平等。

    当学生下车时,校车右前方还会自动伸出一根1米多长的栏杆,不让学生直接从校车前方横穿马路。为残疾学生特制的校车的尾部装载了一个升降梯,方便残疾学生乘轮椅从后部上下车。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离家最近的路口下车,校车一般在每一个可以停靠的路口或车站都要停一下。所以,在下午三四点放学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路上大批车辆排着队跟在校车屁股后头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地停。

    如果在这个时候超越校车,那等着你的可就不是一般的处罚了,上法庭、蹲监狱、吊销驾照都是可能的后果。别说超车了,这时候谁要是胆敢按一下喇叭,估计都会招致众怒的。

    据说,有些中国去的留学生在当地考驾照的时候,遇到最多的问题便是不避让校车。这不是一种文化差异,而是对待孩子、对待交通安全在理念上的巨大差距。

    另外,应聘校车司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通过绝对严格的驾照考试之外,还要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学习更多的急救常识。美国有些州的《驾驶员手册》在介绍有关校车避让规则后,有一段用红色大号字体标出的警示语:“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美国的校车是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安全系数是私家车和公交车的40多倍。美国政府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一辆悍马和校车相撞,结果悍马被撞得变了形,校车只蹭掉了一块漆。2007年,明尼苏达州的一座桥梁突然坍塌,当时正值交通高峰,60多辆车掉到河水中,造成很多人重伤、死亡。其中也有一辆正在运送学生的校车,但值得庆幸的是只有几个孩子受了点轻伤,其他人几乎毫发无损。

    美国有多部法律保障校车的特权和安全。联邦政府和各州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法规,加起来有500多项。同时,各州每年都开会专门讨论校车问题,每5年开一次全国性会议就校车问题进行讨论。

    根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在美国每天乘坐校车去学校的学生,占所有中小学生总数的54%。目前共有44万辆这种校车穿梭于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一年中,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高达100亿人次。

    看着穿梭于美国大街小巷的校车,我心中无限感慨,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啊!

分享到:
再见,钟鼓楼广场
在美国感受校车文化
火桶 徽州人对故乡最温暖的回忆
苗家这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