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新春走基层

春运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牛长玲 刘翔 陆应果 张卫斌 丁伟 本报记者 孙海华 周伟 周凯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5日   01 版)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催促着游子回家的脚步。在熙熙攘攘的人流当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友善的提醒,一把热心的帮扶,都会给这个紧张的春运增添亮色和暖意。

    春运“父子兵”

    人们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是西安铁路局西郑车队的机车乘务员付帅可不这么想。

    付帅今年27岁,在西安至郑州的列车上担任司机已有8个年头。他父亲付若亮53岁,干火车司机这一行有38年了。老付与小付,是典型的火车司机之家。

    老付作风严谨,工作上精益求精,一辈子没出过什么差错。2005年,小付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西安机务段工作。单位就指派老付当师傅,手把手地教儿子。    

    师傅教得用心,徒弟学得刻苦。每次出乘,老付都要唠叨一路,时间一长,老爸从早到晚的“贴身”说教,让小付打心眼儿里不舒服。

    付帅聪明、好学,但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叛逆。好在学徒期要轮训不同的岗位,老爸这一关总算过了。出师后,小付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和老付同在西郑车队。不过,他事先向领导请求,除非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安排和老爸同一趟车。    

    西安至郑州,505公里铁路——505公里的擦肩而过,小付如愿以偿;看着儿子一天天成长,老付很欣慰。

    今年春运,由于加开大量临客,老付和小付的工作量都比平时增加了不少。父子俩几乎没有碰面的时间。

    春运车上旅客多,对火车司机的安全操纵要求更高。为了让儿子更加精准的操纵机车,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老付特意编了一段操纵要领口诀,将“秘笈”通过短信发给儿子。    

    开了一辈子火车的老付有句话常挂在嘴上,小付耳朵早已磨成了茧:“开车可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儿,一定要操心,遵守规章是必须的,但是再好的规章也比不上咱们的一份责任心。”    

    505公里的征途,一家两个火车司机,少不了“后备部队”的强力支持。为了父子俩能安全出乘,老付的老伴儿王师傅和儿媳妇玲玲撑起了“半边天”。 

    老付每次出门前,老伴儿都会把做好的饭菜装满饭盒交给老付,让505公里的路途不再遥远;小付每次出门回来,玲玲都要把制服拿去洗得干干净净,再熨烫平整,一扫505公里的仆仆风尘。

    火车司机一年到头没有正常节假日,只要有任务就立即走人。小付参加工作以来,一家人从没在一起过过团圆年,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父子俩总是在外面。“后备部队”虽然很支持爷俩儿的工作,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念叨:“两个人留一个在家过年也好,都在外面走车,哪有‘年味’啊!”    

    一老一少,春运奔波。万家灯火时,老付和小付依旧驾驶着机车,路过一个个城市,一座座桥梁,行走在千里铁道线。透过驾驶室的玻璃窗,陪伴他们的是绽放的礼花和无限的思念。    

    两个月前,付帅的女儿诞生了,小付荣升为爸爸,老付当上了爷爷,“后备部队”也盼望着今年春节一家5口能吃个团圆饭。不过,这个心愿,恐怕又要落空了。    

    “接力杖”助盲人一路平安

    春运,旅客出行难,盲人上路更难。

    2月4日,凌晨两点30分。当班的上海铁路局服务明星、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员黄吉莉接到盲人吴继明的电话,黄吉莉在电话里安慰道:“别急,慢点,我就在13路车站等您。”

    凌晨两点40分,黄吉莉搀扶着吴继明,缓缓走向K154次列车,列车长热心地拉着他的手步入餐车就座,泡上一杯热茶,与他聊了起来。

    由于要到上海虹口区医保站报销医药费,吴继明每月都要坐火车两三趟。“上海、南京的雷锋服务站给我很大帮助,万分感谢啊。”吴继明说。

    “侬好有福气。”对面的旅客向他竖起大拇指。

    “嘀,嘀,嘀……”连续十天十夜没回家的客运值班员、全国服务明星汤杰的手机又响了。他接到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黄吉莉发来的一条信息:“盲人旅客吴继明已上K154次列车,在餐车入座,请你们上海站雷锋服务站做好接力服务。”

    “好的,我知道了,下午旅客吴先生回程时我们再联系。”汤杰回完信息,将手机放回衣袋。

    6点30分,K154次列车抵达上海火车站。1米8的吴继明戴着墨镜,拄着盲杖,在列车长搀扶下走下列车。汤杰迎了上去,在列车长重点旅客记录交接单上签上字。吴继明拉着汤杰的手,有些不好意思:“汤杰啊,阿拉想趁着节前报销完异地就诊费,回去过个安心年,又麻烦侬了。”

    “侬甭客气,这样说就见外了。”汤杰回答说。

    15点30分,吴继明办完医药费报销手续,打来电话说一会儿就到站,汤杰又奔赴北广场迎候他。

    15点56分,T138次列车正点发车。汤杰和往常一样买了份20元的盒饭送上。吴继明哽咽着说:“每次你们都这样,费时费力费钱照顾我这个残疾人,感谢啊!”

    爱心接力服务,就像是牵手盲人旅客上路的“接力杖”。进入春运以来,上海铁路局在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20余个大站建立联网雷锋服务站,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车站与列车传递爱心,帮助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目前已经为数万名旅客提供购票、乘车等服务,让回家的特殊旅客感受着铁路的温暖。

    小小“雷锋侠”

    头戴雷锋帽,身穿橙马甲,每天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大厅忙里忙外,帮助旅客搬运行李、解答问题——他是东华大学的大一新生张哲闻。由于来自雷锋工作过的辽宁鞍山,他被称作“雷锋侠”。

    “雷锋侠”张哲闻热心公益事业,他在校园里参加了分团委学生会,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志愿服务,包括关爱农民工子女、地铁志愿服务、保护校园环境等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从小父母就给我讲雷锋的故事,在我心里,雷锋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是张哲闻第一次参加春运志愿者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易班平台”上张贴的春运志愿者招募公告,于是马上报名参加,经过面试筛选以及岗前考核,他终于成为了其中一员。

    然而矛盾产生了,他发现之前委托同学预订的返乡火车票正好与志愿时间冲突。在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有同学劝他放弃志愿工作,早些回家与家人团聚。但张哲闻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退了返乡火车票。张哲闻如释重负:“已经决定参加志愿服务,就绝对不能出尔反尔。”

    张哲闻并不担心“志愿工作结束之后能否按时回家”的问题,“大不了就不回家呗,父母很支持我的志愿者工作,心意到了在哪儿都是过年。”

    春运志愿活动中,张哲闻总是早出晚归。咨询台、售票大厅、安检口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一次,张哲闻遇到一位母亲背着背包,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拖着蛇皮袋,身后还跟着一个几岁大的孩子,焦急地向月台方向跑去。张哲闻主动上前帮忙,一路将她们送上火车。那位母亲感动地说:“谢谢你,以后我也要让孩子去当志愿者!”

    如今,在朋友的帮助下,“雷锋侠”返乡的火车票也终于有了着落,能够回家与父母一起过年,张哲闻喜不自禁:“妈妈每天都打电话盼着我回家过年,这下好了,志愿者活动也参与了,回家的车票也拿到了,这个寒假真是值了!”

分享到:
爱心点亮大学生村官生命之灯
企业涨工资 政府来奖励
春运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国年
浙江“小升初”将禁止任何考试
禁令“一剑封喉” 名酒价格暴跌
柳州一名校正副校长因贪腐落马
51.7%受访打工者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
谁来堵住一段段伤心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