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媒体报道,一名从北京西站打车回家的网友发微博,质疑车站向出租司机收取1元“进场费”。该网友认为,车站客流大,本来打车就困难,对出租车收“进场费”,“是否加剧打车难?”随后,该微博迅速引起关注,而《新京报》等媒体进一步追问收了10余年的巨额进场费到底哪去了,至今无部门公开回应。
其实在国内很多城市的机场或者车站,出租车进场费都存在,也成为进场出租车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有的城市管理部门为缓解打车难、降低出租车司机负担,取消了这一收费项目。
记者认为,在当前标本兼治治理打车难背景下,急需全国一盘棋为出租车司机减负,取消这一“雁过拔毛”的不合理收费,缓解各地机场、车站因进场出租车少造成的打车难符合民心期盼。同时,对于近些年收取的巨额进场费,有关部门应公示用途,做到去向清晰,不藏污纳垢。
举一反三,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对造成打车难的其他微观原因进行整改。例如,记者曾经采访一位出租车师傅,在谈到为何很多“的哥”“的姐”不爱去机场、车站拉活时,这位师傅直言自己被“罚怕了”,他曾因车座套上稍微脏了些被罚过。“座套我们经常洗,可是有带孩子的乘客一不小心就是一个脏脚印,罚不起呀!”
不可否认,出租车是窗口服务行业,座套干净、整洁的“面子”是需要的,但是在高额份钱的重压下,相关部门也应当人性化考量出租车司机们“里子”的难处,能否把重罚的管理思路变成服务思路,为出进场的租车司机们提供一些清洁工具,把检查、提醒和清洁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
作家莫言在一次采访中称:自己到北京打的要带上一包中华烟,因为路途太近司机会“甩脸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场、车站对于打车者长短途分类管理的不足。如果管理部门能够建立一套更科学的长短途客人分流机制,让送短途客人的出租车师傅在时间、燃油支出上能够“过得去”,也能够缓解一部分出租车司机“短不起”的问题。
记者认为,综合看,1元钱、“罚不起”“短不起”等打车难微观原因背后,反映出的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以及重罚轻服务的惯性思维。
高层不久前在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打车难问题调研时指出,有关部门要择其善者而从之。行胜于言,应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解决好打车难问题。记者认为,这为各地打车难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当拒绝麻木,端正态度,不能再得过且过、修修补补了,要迅速行动起来,标本兼治,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诚意和见真格的行动。
据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