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回到国内一个多星期了,中国女子冰球队队长孙锐的心情仍没有平复。在孙锐面前,全家人都刻意避开任何与比赛相关的话题,就是为了让她尽早走出冬奥会资格赛失利的阴影。时间也许会冲淡一切哀伤,但有一件事能让孙悦和她的队友彻底愉悦,那就是期待着中国女冰有朝一日长成一棵根繁叶茂的大树,只是从眼前看,这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2月11日,中国女冰结束了在德国举行的索契冬奥会资格赛,小组第三名的成绩,意味着中国队失去了参加索契冬奥会的资格。这是继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后,中国女冰又一次与奥运无缘。
2月12日,孙锐与队友回到北京,一名队友拍下了她在机场候机厅靠在椅子上熟睡的照片。从去年5月17日临危受命重返球队,到完成冬奥会资格赛的全部比赛,9个月时间里,这名老将为了中国女冰争得奥运资格拼尽了全力。孙锐在回国后的第一条微博上写道:“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没有一丝残留的力气,好累,好累,只因曾是中国女冰队的一员。是女冰姑娘,值得!虽存有一丝遗憾,但无愧我心,无怨无悔。”
回想这9个月的经历,“累”是最准确的概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后,我和另外两名老将就从国家队退役了。去年5月,开始备战索契冬奥会的中国女冰,因为大部分是年轻队员,急需有经验的老将坐镇。因此,领导希望我能重新归队。”孙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年届三十,且已经退役两年,孙悦知道自己重新走上冰场势必面对巨大的挑战,“但心中对女冰的情结从未有丝毫减退,只要对女冰有益,自己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孙锐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同意归队。
熟悉的冰场,熟悉的装备,唤醒了心底的记忆,但身体条件却已不复当年,“有的运动员退役后发福了,有的因为缺少高强度的训练,肌肉退化得厉害,我属于后者,领导见到我时也曾问我,你怎么比当运动员时瘦了整整一圈?”
重新开始训练之后,随着对体能的要求逐渐提高,运动量也越来越大,孙锐身体的疲劳和疼痛几乎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在冰球生涯里,孙锐第一次有点儿担心,自己的身体还能胜任比赛的要求吗?
但即使这样,孙锐也没想知难而退,“在女冰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这个词。”中国女冰的队魂早已深深刻在孙锐的心上,“我们可以失败,但输球不能输人,在冰场上,打败我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从我的身体上踩过去!”
在备战索契冬奥会的中国女冰队伍里,孙锐是唯一经历过女冰从辉煌到衰落全过程的老队员,“我是1998年5月进国家队的,当时中国女冰刚刚在长野冬奥会夺得第四名,正处在最辉煌的时期。”
女冰的昔日辉煌来之不易,群众基础薄弱、训练条件艰苦、队员待遇不高等困难在中国女冰身上由来已久,但困难却磨练出了中国女冰的顽强品质,“我一进入国家队就能感觉到,老队员在训练上绝没有一点偷懒和马虎,主动加练是常有的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让中国女冰一步步往上走,进而让更多的人关注、支持,进而参与女冰运动。”
孙锐看到的是,老队员每个人都是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但每个人最在意的却又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属于这个集体的梦想能否实现。这种品质和梦想在中国女子冰球队代代相传。回想起自己的冰球生涯,孙锐最感到幸福的,就是当自己与队友在世锦赛和冬奥会上取得目标成绩时,那种为这个集体增辉的荣誉感如此强烈。而最痛苦的,也是在成绩不理想时,感觉梦想远去的遗憾和失落。
入队十几年,老队员早已陆续退役,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孙锐也从当初的小妹妹上升为全队的精神领袖,让她很感欣慰的是,中国女冰的顽强意志在年轻队员身上依然体现,强大的凝聚力也成为中国女冰相比对手最具威胁的武器。
但中国女冰的长远发展显然不能仅仅依赖队员理想主义式的奋斗和牺牲,欧美冰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让孙锐屡屡感慨:“我们全国才只有200多个冰球运动员,而在国外,一个城市可能就有20万冰球人口。”
中国女子冰球在1998年创造冬奥会最佳战绩后,整体实力开始逐渐下滑,与此相伴的,是女子冰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萎缩。今年1月,在备战索契冬奥会资格赛的关键时刻,中国女冰的两名队员意外受伤,但球队却无法从国内再选拔出合适的人选,结果,中国女冰只能在人员不整的情况下赴德参加奥运资格赛。
近几年,有关中国女冰艰苦奋斗的报道已为人们所熟知,要改变中国女冰的凄凉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大冰球运动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未来可能会走上冰球教练岗位的孙锐,更希望能为扩大冰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尽一份力,“要让更多的家长知道,打冰球并不是那么危险。要让他们知道,打冰球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很有好处。”
过去几个月在北京集训时,孙锐发现北京的滑冰馆越来越多,打冰球的青少年数量也在增加,或许有一天,几代中国女冰人没有完成的梦想,将会在这些孩子身上实现。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