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采访何以成了赚钱工具

冯雪梅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0日   01 版)

    在江苏连云港,有一家号称“国家正规报纸驻连云港工作站”的新闻机构,央视“焦点访谈”的记者发现,这个工作站的主要任务,就是借采访敲诈敛财。该站的工作人员以“记者”的身份招摇撞骗,如果采访对象不给钱,就以登报相要挟。

    黑记者、假记者当然可恶,蹊跷的是,这些人的敲诈往往能够成功。并且,需要承认,确实也有一些丧失职业操守的真记者,假借采访之名,拉广告、收提成、拿红包,大发不义之财。

    他们为什么能得逞?因为一些被采访对象自身有问题,有把柄可抓。比如用工单位,不尊重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比如污染企业,悄悄往河里排污;比如煤矿,忽视安全生产,以致事故频发。由于怕丑闻曝光,怕摊上大事,所以破财免灾,花钱买太平。如此的“黑吃黑”并不鲜见,一些公众事件,繁峙矿难、紫金污染事件之类,也都曾见识过“红包”的效用。

    也有其他的敛财方式。在“黑记者把采访当生意,不给钱就登报”的新闻后,有人跟帖:拿钱把广告植入新闻中的记者也是黑记者,比“不给钱就登报”更普遍的是“给钱才登报”。某些记者借采访敛财与借职务之便谋私一样,都是变相的权力寻租,其所奉行的依然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逻辑。假记者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职业操守,他们做的原本就是诈骗的行当;无良记者则没什么职业责任心可言,在他们眼里,采访不是为了追寻真相,不过是“致富手段”,或者一个可以赚钱的工具,和拉黑活儿的车、印伪钞的机器,没什么两样。

    无良记者的存在,降低了公众对新闻人的尊重,以及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当你不再有底线、有尊严,别人就可以随意蹂躏你、指使你、收买你。什么新闻本位、社会公器、良知和责任,统统都不存在。只要我花钱,就可以“买”你为我所用,就可以将你操控于股掌之间。

    媒体自身公信力的下降,与一些从业者的自甘堕落不无关系,也与舆论监督环境的优劣相关。在很多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如果去采访的记者比较难搞定,“红包”不起作用,有关部门和单位就会想方设法阻挠报道的顺利进行。新近发生的山东潍坊污染事件,就曝出有关部门曾经通知污染企业做好准备应对媒体。

    应对的方式无外乎几种:严防死守,收买或者打压。阻挠采访是常见的应对媒体的方式。不接受采访,躲猫猫,隐藏真相,总之,防火防盗防记者,不提供你想要的信息,不配合你的报道,甚至扣押打骂记者。当采访成为“猫捉老鼠”的游戏,成为危险四伏的潜伏和暗访,记者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甚至连自身安全都成问题之时,还有什么真相和尊严可言?

    另一种应对和“消灾”的方式,是去媒体游说公关,以阻止负面新闻的刊发或者播出。有的地方甚至动用权力直接干预,一纸禁令,让新闻报道“胎死腹中”。

    权力的封杀,从另一方面摧毁着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一方面有赖于媒体人的自律,坚守职业底线,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颗敬畏之心;另一方面有赖于权力对媒体应有的尊重。如果权力能够随意打压和封杀记者,那么企业就更有胆子将记者拒之门外;如果权力将记者当做仆从,企业就更乐于破财免灾,贿赂收买记者。各方胁迫之下,新闻人必然缺少应有的职业尊严和成就感,采访沦为赚钱的工具,无良记者的不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安徽出严规为国内公务考察瘦身
攀比风盛行 春节变“春劫”
返岗民工流出现三大变化
二十多人爱心接力帮高位截瘫者“呼吸”
采访何以成了赚钱工具
淮北:汇青春力量 创文明之城
银川:开学经济升温
上海杜绝“问题校服”须追根溯源
“低害卷烟”争议的真相
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