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从创造力教育到楹联教育,湖北襄阳一区利用本土资源探寻办学特色——

一场与考试无关的人本教育实践

本报记者 李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1日   03 版)

    不久前,襄城区教育局承办了“中小学教育软实力峰会”,充满自信地向来自湖北各地的校长们展示了几所学校打造特色的做法。这些中小学大都其貌不扬,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襄城区宣称其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局长张永成说:“这是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基,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就不会有多大困难。”他认为,习惯比分数更重要,“目前的考试制度完全是应试制度,大都是对机械记忆能力的体现,反应不了综合素质。这对孩子的评价是不科学、不公平的”。因此,他鼓励校长们:与中考高考无关、但与人的发展有关的事情,必须坚持做。这些年来,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和个性确定办学特色成为襄城区各校的追求。“我们要努力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个特色,各个学校不重样。”张永成说。

    我们要让孩子们走出去与别的孩子不一样

    襄阳市二十五中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走上了“创造力教育”之路。它曾经是一所被债务和官司缠绕的学校,“教师福利差,人心涣散,生源不好,很难给人带来希望”。但这样一所处于低谷的薄弱学校,也没有放弃成为品牌学校的梦想。机会之门在2002年开启,这一年,襄阳市举办首届创新大赛,规定获奖学生中考加5分。“能加5分,对我们的学生就是很大的帮助。”一位副校长说,区里的其他学校并不在乎这种比赛,使得二十五中轻易地脱颖而出,它每年都精心组织大量学生参加科幻绘画、科技制作、科学小论文等各项内容的比赛,获奖比例相当高,首届赛事中仅科幻绘画一项就有30多人拿奖,“为区里争了光”。 在副校长王三中看来,参赛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效果:原本信心不足、学习动力较差的学生们,因为在小发明小制作中获奖,自信心大增,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校决定从2005年开始全力开展科技创造教育,并将校训修改为:与创造同在。学校的使命不再只是为了中考,而要成为“培创造之地,育创新之才”。在这所学校常见的标语是:人人皆创造成员,处处皆创造场所,事事皆创造内容,时时皆创造机会。“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终身的探究与学习。”王三中说。2006年以来,学校所付出的努力包括: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们主讲的“科普大讲堂”,承接了国家级的“地域文化、校本教材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课题,成立了包括新能源利用部、地域文化探究部等12个部门的“小爱迪生少年科学院”,编写完成了《小学生发明创造》和《中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系列教材。

    有许多获奖证书可以表明这所学校开展创造力教育取得的累累硕果,而以下两个事例则可以说明这种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各个学科的融合。襄阳市有一个因诸葛亮而出名的景点:古隆中,二十五中的同学们把这个景点做成了一个模型,摆在了学校。他们组队前往景区实地考察,诵读《出师表》和《隆中对》,深入了解诸葛亮精神与三国文化;收集废纸做纸浆,接受环境教育;制作中按比例缩小景观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计算,要应用数学知识;把“隆中”造得秀丽雅致,要求学生“胸中有丘壑”,还得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景点电路串联,要请物理知识来帮忙;制作完成后,吸引各个年级的同学参加“我是隆中小导游”的活动,进行双语讲解,还要请市科协的专家来介绍隆中特有的珍稀树种。高年级的同学们还开展了“诸葛亮的躬耕地是南阳还是襄阳”的学术争论。

    2010年是襄阳汉江大桥建成通车40周年,这所学校科技创新小组的成员们开展了以“怎样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为主题的纸桥设计大赛,他们考察了当地的两座名桥,查找桥梁的有关数据,绘制桥梁外观,计算桥上的单位时间车流量,忙得不亦乐乎。

    当襄阳市二十五中有声有色地开展创造力教育时,距离它不远的襄城区实验小学也在想方设法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为学生们的成长服务。该校周围有众多古景点和古建筑,“历史故事、楹联、碑刻、书法、词赋俯拾皆是”,成为实验小学打造特色学校的资源。2005年,张德兰出任该校校长时,她问一些老师:如何评价实验小学?“如果只是说教学质量高,那我们只能算是一所普通小学。”她说,“我们要让孩子们走出去与别的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该校确定通过楹联特色教育,为孩子们打上“阳光、智慧、儒雅、大气”的人生底色。“学校不是要培养楹联家,而是要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智慧的传统文化中。”

    学校试图将楹联教育与语文、数学、书法、绘画、体育、地理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六年级的彭思扬同学说,这种学习很有趣,“有时在文章中用楹联,读起来更加引人入胜。”他说,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进行对联比赛,“看谁对得多,对得快,对得好”。他们自封为“古城文化小卫士”,还专门去周围的古街上,挑商店对联的毛病,很受店家们的欢迎。学校每周会出几道上联或下联,请师生们应对。上联:莲花花若雪, 五年级五班的刘映辰对的是:柳絮絮如烟;上联:香樟树下莘莘学子书声琅琅,六年级三班的朱其伟灵机一动,对出:城河岸边勃勃生机垂钓陶陶。

    襄城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是做楹联的高手,而昭明小学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爱读书的习惯。王保明在2003年2月出任昭明小学校长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向全市征集校训。当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学校附近的古迹“昭明台”时,意识到昭明太子这位酷爱读书的南朝梁代文学家,可以成为孩子们今天学习的榜样。打造书香校园,因此成为这所小学的追求之一。他希望孩子们漫步在学校的太子长廊里,佩戴着象征一定读书量的“太子章”,在散发着书香的校园里成长。为了给学生提供方便的读书条件,学校拆掉了5间阅览室,旧书淘汰,把适合阅读的书籍放进了各个教室,并发动家长和学生们捐书,使得每间教室拥有图书多达5000册以上,“每到一个年级,就换一间教室,孩子们面对的书也不一样”。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假如我环游世界,最想带的是什么?一本书。”六年级的郑昭琦一家在上学期获得了学校授予的“书香家庭”称号,妈妈特意买了几本书以示庆贺,让一些同学很羡慕,表示要超过她们家。郑昭琦常在枕头下藏书,以便在睡觉前拿出来看看。她每周六的下午三点在新华书店参加英语培训,一般会提前两个小时去看书。“在书店里,或者走亲戚时,最爱读书的,肯定是昭明小学的学生。”校长王保明说。

    即使资源有限,投入不足,也可以走特色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襄城区的这几所学校并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它们的生均公用经费甚至只有农村学校的一半。“即使资源有限,投入不足,也可以走特色之路。”襄阳市二十五中的王三中副校长说,因为我们不肯服输,敢于挑战。

    敢于挑战的还有襄阳七中的校长胡启胜。他在3年前决心通过社团建设,改变学生们“从早到晚就是学习,没多少课外活动”的局面,以或多或少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他压缩了学校的招生规模(使在校生减少了500多人),以便腾出一栋楼来成立社团中心。但这所缺少经费和师资(全校只有两位音乐老师)的中学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设备,譬如桌椅、几个架子鼓、几台电脑和音响电视,以及两台钢琴。从某种程度来看,社团中心的运作主要依靠学生们。但学校的贡献还在于,它每周为每个班级提供了两节社团课,并正式纳入课表管理。一些从小培训了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社团的负责人兼指导老师。七年级的曹果凡是舞蹈社社长,他从6岁起学习了7年的拉丁舞和爵士舞,“教30名同学跳舞”。他说:“每周我们都非常盼望这两节课,一下课就冲了过去。”

    襄城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在谈及这些学校的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一言一行负责。”教育局建议全区学生每日养成“七个一习惯”,譬如,给师长一声问候、做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提一个弄不懂的问题。张永成认为,教养和风度是一个人所有财富中最为昂贵的一种,它们只能成就于日积月累的修炼之中。

分享到:
一场与考试无关的人本教育实践
东亚人为什么更容易出汗
中国传媒大学启动艺考
图片新闻
偶像接连坍塌令体坛再陷禁药危机
中心主任无着落 女排主帅没法选
美媒赞马刺仍处巅峰状态
“90后”新锐再刮棋坛中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