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71.8%受访者认为过度依赖手机
忽视当面交流现象普遍存在

心理咨询师建议“手机族”设置一个关机时间,使自己回到安宁状态

本报记者 王俊秀 严航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1日   07 版)

    漫画:华夫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在网上流传很广。刚刚过去的春节,本是一次难得的家庭团聚机会。但记者发现,如今在饭桌上,不少年轻人只顾埋头玩手机,老人好容易盼到孩子们都回来,却发现孩子们很少和他们交流。在青岛就曾发生过这样一幕:面对只顾玩手机的孙子孙女,备受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而去。

    由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再重复上演。我们不得不反思,在享受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因过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2098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过分依赖手机而忽视当面交往的现象普遍存在。

    过半受访者除了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在1小时以上

    “能不能把你的注意力从手机抽离开,借我点。”在朋友一次又一次建议甚至发火之后,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张娇开始反思自己这一“令人讨厌”的行为。

    调查显示,36.8%的人出现过手机铃声幻听,36.4%的人表示手机从不离手,30.2%的人坦言经常漫无目的地对着手机,24.0%的人听到过“不要再玩手机了”类似的忠告。

    如今,手机的功能早就溢出单纯的通讯意义,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终端。调查显示,上网成为手机的一项重要功能,包括:浏览网页(56.7%)、上网聊天(41.4%)、刷微博(25.9%)、搜索(29.3%)等。其他还有:玩游戏(34.6%)、看小说(34.2%)、听歌(33.4%)、看手机报(19.5%)、看视频(17.7%)等。

    调查显示,57.1%的受访者除了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外,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1小时以上,其中使用手机3小时以上的有19.6%。

    “有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该去看心理医生了。”张娇回忆了自己的一天:早上7点醒来,在床上刷半小时微博;伴着手机音乐起床、洗漱;上课时,只要手一空闲就拿起手机;下课更不用提。其他时间,手机绝不离身,平均5分钟要打开看看,生怕错过什么。

    人们为什么用手机越来越频繁?65.2%的人表示是方便快捷,64.1%的人表示是手机功能越来越全面,64.0%的人认为是生活需要,36.5%的人直言是现代人生活单调,内心空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淑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手机作为一种信息通道,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海量信息的出现,大家越来越想随时知道跟自己相关的信息变化,以便及时应对。人们害怕被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所抛弃,就会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必须通过大脑不停运转和搜索才能短暂平息,就造成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不能活在当下’是现代人的通病,高科技手段恰好提供了‘不在此时此刻’的途径。”刘淑清说,人们越依赖这种高科技手段,就越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55.7%的人认为过度依赖手机会使现实交流能力变差

    四川某企业职工谢丹谈起了他的同事小张。小张工作勤恳、为人老实,但大家对他的整体评价是不合群。“他闲下来就一个人埋着头玩手机,从不和别人多说话。有次,他忘了带手机,结果一天都魂不守舍的。他这样真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了。”谢丹说。

    说到“手机依赖”的危害,调查显示,55.7%的人认为会使人的现实交流能力变差,46.1%的人认为会使生活圈变窄,29.9%的人表示会陷入更深的孤独。

    “过分依赖手机是一种瘾,助长了人们的懒惰。”武汉大学社会心理学罗教讲教授说,手机依赖只是现代高科技依赖的一个缩影。如今,有车族走几步就觉得累,这势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调查中,57.1%的人表示手机依赖会影响视力,52.3%的人认为将有损身体健康。41.1%的人进一步指出,手机依赖会使人丧失思考动力和能力,35.7%的人认为会使人注意力缺失。

    “如果对手机等电子产品太依赖,小则造成孤僻情绪,大则影响工作学习。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很容易沉迷在虚幻世界里,会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强烈的孤独感,这对他们未来成长是很不利的,会阻碍他们融入社会。”民意中国网网友刘先生说。

    让手机回归工具本质

    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时候拿出手机?调查显示,首先是“打电话、收发短信时”(57.8%),其次是“无聊时”(54.1%),第三是“等人或等车时”(46.7%)。13.2%的人会在很多人的聚会上拿出手机,17.5%的人在开会或上课时拿出手机。

    “手机就是一个工具,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手机也是一个玩具,可以消除寂寞和无聊。但凡事都不能过度。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看你怎么用它!”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博士陈灿锐说,中国人的情感比较内敛,不太善于直接面对面表达。而手机上网去身份化,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畅通。但不管是网络沟通还是手机沟通都有局限性,因为这些方式屏蔽了表情信息、语调信息等。过度关注“人机对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现实的人际交流。陈灿锐认为,我们平常还是应该多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多到户外走动,多和朋友交流,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来做,不要让自己沉迷在电子产品上,对手机和电脑产生依赖。

    刘淑清建议“手机族”们,设置一个关机时间,迫使自己回归到一个安宁的状态,起到凝神的作用,“这将保证你在此刻,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起克制自我的意志力,不当诱惑的奴隶。”罗教讲说。

分享到:
国人嗜好“重口味”带来健康隐忧
71.8%受访者认为过度依赖手机
忽视当面交流现象普遍存在
康复专业学生难进社区影响未来中国养老
衣锦还乡指南蹿红 网友调侃“中国式装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