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业界振奋,股市旅游概念股飘红。市场和地方政府看到的是扩大旅游消费的新契机。但不少媒体及民众却觉得任重道远,尤其是如何落实带薪休假。《纲要》中说,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但这一目标眼下还缺乏实施的可操作步骤。
《纲要》颁布后,针对《纲要》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为何还要等7年?”和“7年后能否真正实施?”有旅游专家认为,带薪休假执行恐难真正落实。在网络上,“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已被一些网友当成调侃的素材。但,毕竟有了具体的时间表。7年,说长也长,但对于一个从无到有的事物来说,并不算长。同一个事物,从积极方面看,《纲要》颁布了就是极大的进步,毕竟,休闲这一与民生福祉相关的事,开始正式进入国家视野,0.01大于0;但从另一方面看,《纲要》属于引导性政策,不具备强制性,地方政府、企业机构执行多少,执行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统一要求。
《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前本刊曾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杨彦锋写过专门文章(详见2012年7月6日11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提振旅游消费,开拓国民消费新空间;基建投资拉动,休闲公共设施建设带动相关板块及项目发展;平抑季节波动,缓解供需矛盾带动景区、酒店和交通效率提升等,以上诸多方面都将体现《钢要》极大的正向作用。但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否则,拉动谁的消费?这些正向作用都将是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和学者研究里的理论值。
在《纲要》中,提出了几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对于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来说,最有可能愿意实施、也最有可能出成果并给当地带来GDP的,是“改善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和“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几项;有难度,但也会被当成主要工作之一的是“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因为这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要求的;而最不容易看到实效,实施起来难度大,又没有一个明确主管单位来推动执行的,恰恰是第一条,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
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是《纲要》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点。《纲要》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指导理想的,如果偏离了这点,《纲要》将只是印在纸上的铅字。
去年年底,在网络上,有个名为“2013年请假全攻略”的帖子迅速蹿红,相关网页多达二十几万。帖子中,经网友整理后,法定节假日加上带薪休假,最长可以连休13天。不过,更多网友在精神层面过瘾的同时,感叹“真能凑出这么多天,你能休吗?”如今,《纲要》虽已出台,但“权益和饭碗你要哪一个?”仍是不少人面临的问题。
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看上去很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人均GDP达到国际公认的享受休闲旅游的地区和人群,在我国毕竟不是大多数。窃以为,在2020年没有到来,我们的带薪休假尚不能有效保证的实际情况下,能否恢复“五一”黄金周?一直以来,黄金周的功过与存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像高考一样,在尚未有一个更合理更有效的替代方案前,黄金周仍是适合目前国情的、相对公平的、国家法定的存在。
根据以往黄金周的消费数据,每个黄金周能带来约1亿人次的出游消费,约为全年出游人次的4%~5%。如果恢复了“五一”黄金周,或在出游旺季,增加一个黄金周,在目前阶段,远比带薪休假可能带来的理论上的消费靠谱。因为,这1亿人次的出游消费是有历史数据支持的,也是许多基层劳动者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