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连脚踝的伤情都能连续数年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能不说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姚明和刘翔这两位上海小伙儿便是其中的代表。只不过,前者因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脚踝已无法承受职业生涯之重,而选择“明谢”退役,后者却还在苦苦挣扎,摇摆在退与不退之间。
退役后的姚明去圆了大学梦,当着上海男篮的老板亦成了CBA一景,他还是政协委员,并热衷公益事业。前几天,他在休斯敦丰田体育中心出任NBA全明星赛扣篮大赛评委,他那件火箭队的11号球衣也很快将在这座中心正式退役。
在赛场上再也看不到篮下“小巨人”固然令人遗憾,但谁又能说姚明退役后的人生不精彩不充实呢?!
没什么人会去质疑姚明的退役是否太早,就像没多少人相信遭受跟腱断裂硬伤的刘翔还能“飞”进13秒以内一样。尤其在与刘翔合作5年的主治医师艾迪明确表示,刘翔的跟腱“像被揉成一团的纸团一样充满褶皱”,无法恢复到常人状态时,相信包括刘翔在内的很多人都会明白,仅靠苦练和信念已不足以支撑其重新飞翔。
选择退役,就此翻篇,开始全新的人生旅程,对刘翔来说无异于最好最明智的选择。但让人不解的是,如此显而易见、顺理成章的选择,却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刘翔的医师、刘翔的父母和刘翔所属上海体育局的局长先后就此发表了看法,但退还是不退依然像一个谜,因为没有刘翔本人的明确表述,任何说法都像是捕风捉影。
体制内外有别,被视作刘翔无法如姚明那般洒脱的主因。但舆论环境,以及中国田径对其近乎“疯狂”的消费,又何尝让这个曾经的阳光少年有过洒脱的机会?!
飞翔在雅典奥运会田径跑道上的刘翔,曾带给国人无尽的荣耀和快乐。在刘翔因此名利双收之际,中国田协亦凭借这块金字招牌收获颇丰:数年间仅刘翔给中心带来的赞助收入,就足以支付整个国家队的训练比赛经费。不少媒体更是设专人常年跟踪刘翔,一度连其饭后水果吃的是香蕉还是苹果,都会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而刘翔在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上的退赛,更是引发全民讨论,谩骂与支持者各成阵营,以至于陈定为中国田径首夺男子竞走奥运金牌,都快成了“不起眼”的新闻。
当田径场上的刘翔已经淡出公众视野,几无“消费力”可言的时候,退役便成了最后的“消费点”,而对此事的“消费”,或许只能等到刘翔亲自开口方能画上句号。
堪称里程碑式的过去及过于戏剧性的退赛,使刘翔成为长达多年的话题性人物。但中国体育在基础性及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中优秀运动员的长期匮乏,又何尝不是将刘翔消费到极致的主因?中国田协多年来没有借刘翔的成功推广田径项目,而是对其商业价值进行大肆开发,这也使得刘翔几乎等同于中国田径的全部。一个体育局的局长可以在公开场合“指定”一名运动员的退役时间,且如此理直气壮,不能不让人“见怪”。至于媒体的“穷追猛打”、网络舆论的随时“拷问”,让这个年轻人的人生无法避免地贴上了“公共”标签。
一百个人看刘翔,可能会有一百种看法,但在这些或精彩或曲折或尴尬或龌龊的看法之外,刘翔作为一个个体,此刻恰恰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能够掌控的人生。
栏上的时代“拦”下了刘翔的过去,今后的人生不妨交还给他自己。而中国田径和中国体育同样需要放下刘翔,去感受退一步之后的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