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2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考核机制不科学 偏重“输血”轻“造血”

云南:定点扶贫如何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5日   06 版)

    “云南省级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实施10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挂钩扶贫点仍处于被动应付扶贫的状态。”民进中央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李玛琳说。

    李玛琳在不久前的一次调研中发现,该省现行的定点挂钩扶贫考核制度,多将“资金投入”作为实际考核中最重要的一项,侧重于“输血”式扶贫考核。致使许多单位的优势资源与扶贫点所需脱节,难以根本改变当地的贫困状态。

    李玛琳是云南中医学院校长,该院的挂钩扶贫点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丙中洛乡是滇西北边境地区的一个特困乡,全乡有10个少数民族6400多人散杂居于深山峡狭谷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00多元。而在这一1700多元的纯收入中,还包括草生原生态、退耕还林、良种种植等多项国家补贴。双拉对村村民余仕香的一卡通上显示,2011年,全家5口人得到的补贴是2810元,平均每人562元。

    “如用人均纯收入减去此补贴收入,实际人均收入不到1200元。”李玛琳说。在对3个村36户的调研中,李玛琳和她的同事了解到,当地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大多数仍然还是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像余仕香这样的家庭在丙中洛乡约占85%以上。

    自2002年5月至今,该院先后派出7名处级干部到乡上挂职副乡长,派出5批48名骨干教师,其中有的是中医学方面的专家。乡上认为,学院“为村组协调的项目、资金不多”,希望学院“帮助建立相适应的支柱产业”。

    “学院也曾论证过为当地发展中药材产业,但仅靠我们来组织当地中药材规模种植,缺少配套条件,很难发展起来。”李玛琳说。

    目前,怒江州合格医师严重缺编,山区群众生了重病,要到几十公里外的乡上县上才能就医。而相对于资金投入,云南中医学院最大的优势是中医药教育资源,为当地培养中医药人才,解决当地就医难问题,才是该院帮助当地脱贫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种事业单位优势资源与扶贫点所需脱节的现象,相关人士认为,这与现行的省级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考核制度“先天不足”有关。

    据《云南省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考核暂行办法》规定,考核的内容有4项:组织领导、资金投入、项目实施、扶贫成效。但在实际考核中,“资金投入”一项显得最为重要。比如:大专院校每年用单位自筹资金(不含项目资金)10万元,得45分,增加1万元加1分;向扶贫点引进资金5万元加1分;协调省内各单位之间项目资金到挂钩点,每10万元加1分;引资200万元的直接评定为优秀。

    而在“扶贫成效”这一项中,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在评定中仅给10分,占整个定点挂钩扶贫的1/10。

    “像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能做的不得分。如此扶下去,‘不脱贫不脱钩’不知要扶到何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扶贫方式,可能弱化当地的‘造血’意识和能力。” 一位专家说,“目前的定点挂钩模式,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花在路上,不少单位在应付考核,考核过了就行了。”

    为此,一些专家建议,扶贫攻坚要有真正成效,应尽快改变目前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同一个扶贫点上“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上下统筹、挂钩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考核机制;变定点挂钩扶贫模式为定片定项目的扶贫方式,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各自的资源优势。在考核中加大联动指标所占比例,形成整体合力,补齐攻坚“短板”。

本报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2月25日 06 版

云南:定点扶贫如何取得实效
温州楼市出现“双下降”
政府采购优先照顾中小企业
放生度佳节
浙江“扬帆工程”扶持青年创业
产地菜贱伤农 销地菜价倍增
我国罕见病患者近千万
五年为二百走失儿童找到亲人
孔雀河上 天鹅徜徉
机关吹新风 民众盼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