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害虫,很多女孩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但梁革梅却跟它们足足打了21年交道。
高考之前,梁革梅的梦想一直都跟从医有关,她曾幻想要跟妈妈一样做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但考前一直发高烧的她在高考中发挥并不好,即使她在报志愿时填写的所有志愿都是医学院,她仍然与梦想擦肩而过,被调剂到了北京农学院学植物保护专业。
“这个专业是植物医生,也挺不错的。”家里人劝她时的这个理由让她最终到学校报到。
梁革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大学4年里,她没有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1992年,她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因为觉得她够努力,也够细心,导师把梁革梅推荐到了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
当父亲把她送到那个五环以外、比农村还像农村的工作地点时,梁革梅心里也曾有过一点点的动摇:“或许我可以再去找个别的工作。”
但这样的念头并没有在她的心里停留太长时间,“如果放弃了,那就看不到结果了。”她决定一定要坚持下去。
研究所的工作远比她想象的要艰苦,长时间在庄稼地里做实验,接触害虫、农药对梁革梅来说是家常便饭。
刚到研究所时,梁革梅就跟着同一个研究组的老师去了河南一个农村试验点。那时正值夏季,她住的地方又挨着粮库,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常常能听到窸窸窣窣的老鼠跑来跑去的声音。
“我们做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实验,是在7月到9月,都是比较艰苦的时候。”从第一次对艰苦的不适应,到现在梁革梅已经把艰苦当成了一种习惯。梁革梅在做实验时,还并不只是艰苦,有的时候还会面临危险。有一次在做药效实验时,因为防护得不是太好,梁革梅中了毒。
想想那时的情况,梁革梅也有过恐惧,但是看到前辈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看到他们在农民的田里做实验,农民的欢迎与期待时,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坚持下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农民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希望自己的实验能够对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在棉花病虫害防治方面逐步取得成绩,梁革梅开始参与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973”、“863”、“攀登计划”……每一项都困难重重,但梁革梅都用一如既往的坚持成功完成。
在做转基因棉花研究时,她要自己配试剂,自己灭菌,“每天做实验到十一二点都是常事,连续做了一两个星期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梁革梅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步步地去查找问题,反复实验,直到成功。
“科研就是不断摸索的过程,碰到困难就想办法去解决,不管怎样,都要坚持下来,一定要走到终点。”这是梁革梅面对待研究的态度,她说在科研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新问题,已经成为她生活和工作的一种乐趣。
微寄语
只要坚持和努力,总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报记者 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