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谁在花钱发论文

实习生 张红光 本报记者 叶铁桥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08日   06 版)

    据统计,《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0卷2013年社会科学版第2期上共刊载了259篇论文,涉及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学甚至幼儿园教师。张红光制图

    当大学教授和幼儿园老师、文学论文和数学论文让人错愕地出现在同一本学术期刊上时,这本刊物很有可能只有一种身份——假刊。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并至北京交通大学,但《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却一直在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查明,该学报不具备法定出版条件,因此依法予以注销(详见本报2月18日报道)。

    谁在为这份假刊投稿?详细查阅该学报第30卷2013年社会科学版第2期,会发现论文正文部分总计398页上竟然刊载了259篇论文,平均每篇论文长一页半,作者多达340名,来源地覆盖了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

    投稿者有来自事业单位的,也有来自企业的,但更多的来自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大学乃至像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985”高校一起“百花齐放”。对应的,作者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授,一应俱全。

    其中,来自大中专院校作者的论文有230篇,以88.80%的比例占绝对优势。这些作者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1人,讲师60人,助教25人,其中还有部分未注明身份。他们成了这本假刊“野蛮生长”的最稳定的“顾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沈凯在上面发了一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中有关“准晶”教学的几点启示》,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篇教学类的交流文章,“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而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就不算学术论文”。

    他说,写好这篇论文后,先后投给了几家核心期刊,但都被退了回来。他不甘心,上网检索到了这家学报,再次投了过去,结果很快收到了论文录用函。

    “我很高兴,论文终于被录用了。”沈凯坦言,在收到录用函时,对方提出要收版面费,要求他把钱汇入指定账号。“我确实汇过去800元”。

    沈凯表示,作为高校老师,为评职称发论文是必须的,他评副教授时,学校要求在SCI收录的期刊上至少发表5篇论文,但这篇不是为了评职称。

    多位高校教师表示,学校每年一度的考核,论文是最重要的考核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一位教师说:“没有论文,课教得再好考核也通不过。为了发论文,很多教师到处托人找关系。”

    也有不少研究生在这本假刊上发论文。在第2期上,仅郑州大学的在读硕士生就发了13篇。

    “发论文是为了获得额外加分,增加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郑州大学硕士生李丹说,发表论文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奖学金以及获得的档次,“论文太关键了,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

    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显示,一个学生最终的综合测评成绩由“学习成绩”、“科技创新”、“导师评定”等7项指标共同决定,其中“学习成绩”占35%。

    该学院一名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说,“导师评定”等项目,同学们的情况都差不多,有差距也不会太大。“关键是‘科技创新’这项指标。对文科生来说,主要就是发论文。”

    “科技创新”满分为15分,在专科学校学报上发一篇加两分,无篇数限制,分数可叠加。对于奖学金评定来说,这是一条获加分的“终南捷径”。

    多所高校关于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的规定显示,“科研成果”和“论文情况”往往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仍有一些学校规定,研究生要毕业,至少得发一篇论文。

    这导致论文代理开始在高校盛行。“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份学报上发表论文的太多了,我认识的同学中就有人是这份学报的代理。”郑州大学一名研究生说。

    李丹说,她就是通过学姐介绍,花了600元的版面费在该学报上发表的。和李丹同在郑州大学读研的赵宇,也是通过学姐介绍,花了1000多元在该学报上发了两篇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还有10多位中小学教师发了论文。河南省卫辉市孙杏村镇汲城完全小学体育教师杨宏波也发了一篇,他告诉记者:“说实话,我是教体育的,对学术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也没什么办法。因为想评职称,必备的条件就是要有论文,这是硬指标。”

    他坦言,自己通过熟人找到了一位大学老师,这位老师承诺期刊肯定没有问题,论文一定能发表。他当即就把论文和750元版面费交给了这位老师。

    山东省烟台市三中分校的中学教师杨丽华也说:“不发表论文想评职称是天方夜谭。”她为了评职称,花了不到1000元,在这份学报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她介绍,很多同事也在这份学报上发了论文,有的甚至还发了好几篇。

    辽宁省大连市明珠幼儿园的教师韩晓庆也在上面发了一篇,她否认是为了评职称。她说:“我教了七八年了,如果连一篇自己的论文都没有,感觉特没水平,挺丢人的。和孩子的家长说起来,也特没面子,所以就找人帮我联系发了一篇。”

    韩晓庆说,她这篇论文断断续续写了两个多月,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结果,托朋友的关系发表后,收到刊物,“感觉刊物特别垃圾,就直接扔到床底下,再也没有看过”。

    (文中李丹和赵宇为化名)

 

    相关文章

    这家大学学报为什么还在办

    一些学术期刊敛财乱象的背后

    论文公司的“生意经”

    不合理的职称评审体系导致假刊横行

 

 

分享到:
谁在花钱发论文
论文公司的“生意经”
不合理的职称评审体系导致假刊横行
昆明西山区 打造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