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全国政协委员张蕴岭,在小组会上讲了一个段子。
上一届政协会议时,中国社科院的学者们委托他,提交了重视社科建设的提案。递交上去后,这位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满心期待,却等来了一个怎么也想不到的电话。
原来,提案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社科院。办公室人员在电话那头问他:“张委员,怎么答复你这个案啊?”让他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接到提案的正好是他自己的研究生。这个学生直接问他:“张老师,你看我怎么回复你好?”
话音未落,委员们就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无独有偶,在新闻出版界别的小组讨论里,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李东东讲述了相似的尴尬遭遇。
有一年,她在提案中提出希望能够设立一个与新闻出版有关的专项基金,“绞尽脑汁地把需求、可行性乃至利好都详详细细地写了一遍。”
结果,提案没有转到财政部,也没有转到发改委。
一天,办公厅的秘书对李东东说:“领导啊,咱提的这个提案要自己回答呢。”
秘书告诉李东东,接到提案后,办公厅不得不转给了产业发展司回答。
“说出来都觉得好笑。”李东东摇了摇头,“费尽心思地提个提案,自己还得负责回复,说我们办不了这事儿。”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得看重自己,但有时候也不能看得太重。”听李东东讲了这事儿,同一会场里的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马上接过话茬。
原来,他曾经在去年提了一个与扫黄打非有关的提案,结果有一天突然接到新闻出版总署朋友的电话:“老黄啊,我们工作做得有什么问题,你直接告诉我嘛。”
“这等于给他们上了个折子,但我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不就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本系统内解决不了吗?”黄书元强调,提案的办复率固然不低,但办复质量却值得好好重视。
黄书元说,在今年带来的提案里,他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其他行业。
“我不敢提了,一提又提到总署去了。”他苦笑着说。
本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