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于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高环而言是收获的一年。
这一年,伊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19元;林区职工工资,由5年前的月均829元提高至1917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月人均535元提高至1080元;补发了历史拖欠工资4亿元、养老金两亿元……
这一年,伊春市还实施了林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18万户居民搬入新居,惠及林区人口55万;投资上亿元扩建的市林业中心医院,成功进入了“三甲”行列。
“可以说,伊春的民生建设正在由‘解困民生’向‘幸福民生’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努力保持民生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高环说。
近年来,伊春市针对民生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财政投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据当地政府财政报告显示:目前,全市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已由过去不足20%,提高至60%以上。
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每一笔支出增加都不是易事,为何要自找压力?
高环的解释是:作为政府,不断提高公众生活水平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伊春不断推进林区转型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在她的规划里,到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跻身全省上游,与全国同步进入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高环将下一阶段的发展细化为几个重点领域:其一,是社会保障领域将继续扩大覆盖面,建立长效增长机制;其二,是居住条件方面,必须如期完成棚户区改造,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难、住房差的问题;其三,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
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伊春的每一步变迁始终与林业密切相关,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始终存在。
为此,高环坚信,伊春的发展必须“顺应自身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她说。事实上,作为“全国唯一的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试点单位,伊春在林区转型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
据她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期,伊春林区发展曾经进入瓶颈期。当时,当地经济发展被迫进入了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实践与探索之路。之后,伊春市在调减木材产量、停伐珍贵树种、加快林场撤并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下,成功化解了危机。
当已有产业不再能够为地方发展提供足够动力,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这是高环收获的心得。于是,近年来由“独木支撑”向“多业并举”、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的快速转变成为新方向。
“对于伊春而言,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林区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问题,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更高水准的小康社会。”高环说。
在高环的眼中,伊春是个巨大的宝藏。在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拥有702条洁净的河流;森林中有1390多种植物、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260多种鸟类……
“伊春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支流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说起这个话题,她如数家珍。
“‘森林城市’发展必须顺应自身特点。随着伊春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转型发展的思路也在不断完善。未来,伊春必将继续依托林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