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地奔波,思念幼子、工作繁重、身份纠结,但时刻牢记使命,从不把自己当成‘过客’。”近日,在2012年广东高校挂职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总结交流会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徐志林感慨地说。
过去一年,跟徐志林一样,145名广东高校团干深入基层,以高校特有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当地共青团、青年、经济等工作发展,成效明显。
把“新媒体”引进基层工作
时代发展,团委工作方式也要“潮”。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陈嘉聪在挂职广西玉林容县期间,将当前最“潮”的新媒体引入基层,手把手教基层团干用微博,并开展“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工作”培训。
“原来微博那么好玩,用它来宣传,我们的工作也变得有意思了。”听完陈嘉聪培训后,广西一基层团干说。目前,容县团组织已注册2个县级微博,15个乡镇团委微博,65个团干微博,大大提高了基层团委的宣传效率。
挂任茂名信宜团委副书记的杨卫利也将微博引入基层,在微博举办#盖高楼#活动,为当地“清洁家园”活动宣传造势,“盖楼”到一万六千多层。他说:“新的工作方式到了基层,基层团干掌握了新媒体手段,拓展了工作阵地,也更加贴近年轻人。”
“以往这里的果农都只是把成熟的水果挑到集市上卖,如果批发,还得水果商自己开车上门装载,销售方式非常被动。”挂职广东河源连平县的丁红运说。
考虑到网络力量日益强大,在挂职期间,丁红运专门为当地的“鹰嘴蜜桃”等特色水果开发建设销售网站。
“这个销售网站是一个中介,水果批发商可以从这里取得一些资讯和直接下订单,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订单寻找适合的果农提供水果。”丁红运考虑到果农对网络还较生疏,还特意策划举办首届“连平县青年农民网络营销创业培训班”,“我们借助学校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力量,争取尽快把这个网络推出去让大家知道,也让果农的水果有更好的销售渠道。”
高校资源进驻地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杨姗姗到佛山高明挂职,她了解到高明的一个贫困村以种植粉葛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当地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粉葛的病虫害非常严重。
“我们本身就是农业大学,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打造了一支由蔬菜学、果树学、农业信息等专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等组成的12人支农服务团。这支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和防治虫害。”杨姗姗说,2012年,村里的7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000元,比2011年增长了40%,实现了脱贫目标。
同样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梅伟丽借助大学的力量,在广西贺州引进温氏集团合作养猪项目。经过试验区的成功试验,贺州市全面推广此项目。2012年下半年,贺州市共有240名创业青年签约成为温氏养户,投资兴建猪舍250多栋,上市猪肉225批,带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今年1月,在梅伟丽将离职前,华南农业大学校领导带队到贺州八步区的贫困村,为联盟小学修缮学生宿舍、赠送过冬衣物、书籍、学习用品等爱心物资。同时,他们还捐赠2000多册农业科技书籍,3台电脑、1台打印机。“我在这里,学校的领导和专家也跟着来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挂职。”梅伟丽说。
团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委副书记易琳则借助高校的力量,组建由10名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的华南农业大学实践团,就新会区的红树林生态恢复与修复、水产养殖、水稻种植等课题进行深入调研。他们的调研报告《现代农村特色高效农业调查分析——以广东新会银湖湾种植业为例》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南方农村》上发表,《专业实践调研报告》也已送给新会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作为工作参考。
挂任广西合浦县团委副书记的董尚朝,挂职一年,走遍了该县15个乡镇和数十个村,开展社会(工作)调研30余次,形成了15万字的调研报告。乡镇“桥头堡”建设问题,镇区枢纽型、学习型团组织建设问题、关爱模式问题、农村文化繁荣方略问题等相继进入他的研究范畴。“地区之间共青团工作的共性和差异、特色与经验让我收获前所未有的视野和感悟,这让我广西之行收获甚大。”董尚朝说。
据悉,这批挂职干部一年来共走访基层单位数5023个,走访团员青年数近8万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近2000场,发现、挖掘基层典型经验2106个,形成调研报告578篇。
挂职结束,项目仍旧运转
2012年是选派高校团干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开展的第二年,前一年的许多项目在这一年继续开展。
“上一届的‘挂友’工作基础打得好,引进了很多好项目,我们作为接班人,应该将它运转得更好。”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挂职团干颜永涛说:“‘爱心助养’项目是去年到雷川挂职的团干曾副的项目,今年我们把这个项目接下来了。”他表示将把“爱心助养”作为长期活动,并与福利镇中心校签订“微承诺,大力量”协议,爱心助养该校10名贫困小学生。
“贫困山村缺的不是学校,而是好老师。”挂职团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副书记的林文凯有感而发。在任职期间,他争取资金35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修缮综合大楼、教学楼、图书室、多媒体室,安装文体设施等工程建设;组织建立了该地留守儿童的“希望家园”、“幸福厨房”、“爱心图书室”等,解决孩子们心理、午餐、学习等问题。
但是林文凯更为焦虑的是,农村没有好老师去教育和培养山区的孩子。他利用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资源,每年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组织毕业生到当地小学顶岗实习(即学生去山区顶替教师职位,山村教师进城接受专业培训);开展师资培训,帮助当地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
此外,在资金来源方面,林文凯为连南的山村学校铺好了后路。“我们跟春桃慈善基金签了合同,每年都会给我们一部分经费,还有一些爱心企业,也都发动了志愿捐款。”
在离开前,林文凯考察了当地的学校,“我们会组织捐资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学校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才能得到捐助。且学校的负责人一定要有公益心,才能确保学校捐助机制的建立,使贫困家庭小孩真正得到资助、不辍学。”
据统计,高校挂职干部在一年中共推进完成1243个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动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团6858个、创建青年社会组织2146个、非公企业建团4653个、驻外团组织639个。开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4万多人次,帮助青年实施贷款项目4000多个,累计帮助青年贷款金额近2亿元;通过“三下乡”义务支教、设立助学金等形式惠及留守儿童4万多人次;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农村医疗改善、义教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1100多次,通过“圆梦计划”、“青春情暖”等活动服务外来务工青年和困难青年3万多人次。此外,大家还协调资金、物资支持将近4000万元,推进校地合作项目、创新项目300多个,带动经济产值两亿多元。
“我们很多干部工作作风最大的问题就是‘浮’得上去,却‘沉’不下来,认为开展了几个活动就是全部工作。大家到基层得到的最大锻炼就是我们如何面对具体的矛盾和困难,并把这些具体问题一个个解决。”在总结交流会上,团广东省委副书记陈宏宇说,我们从基层回来了,要把基层好的工作作风带回学校和岗位,影响其他的团干部,让每个人都能“浮”得上去,“沉”得下来。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蔡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