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200多年中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为人类发展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但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而诱发了各种生态危机。目前世界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期,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当前的工业文明为基础,并对现有的工业进行改造,以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称产业革命,实质上也是一场技术革命。目前普遍认为已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为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形成和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需要有更强劲的生产力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等。上述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从而具有全球化的特点。
工业革命解放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创造了空前的社会财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首先,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耗费、大量废弃的生产体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忽视了自然环境对废物有限的降解能力。同时,与这种资本逻辑相适应的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理念的放大,不仅造成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而且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叠加生态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工业革命催生了军事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将冷兵器转变成热兵器;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现代空军和海军的诞生,并将战争的范围扩展到太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化技术的成果,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近代多次高技术战争的事实说明,资源的争夺往往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而战争的后果,不仅耗费大量自然资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形成灾难性的破坏。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不仅对生态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带动的工业文明已经过了它发展的鼎盛期,其弊端日益凸显。近年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近代工业的效率,也为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创造了一定条件,但由于发展的理念没有改变,仍然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办法,不可能治愈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后遗症。总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强烈要求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向新的生态文明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