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心箱

我不喜欢有攻击性的自己

方旭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26日   11 版)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

    我是一个22岁的女孩,在琴行工作,工作内容是卖吉他、教吉他。虽说工资不高,可这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直很开心。

    可是前段时间,有个女学生突然间想取代我的位置,并在言语和行动上都表现了出来。我的老板也看出来了。我一开始并没表态,因为我觉得,她是取代不了我的。可是直到她当面跟我说让我离开,让她来时,我郁闷了,整整一个星期不开心,心里很难过很害怕。

    家人看出我心情不好,问怎么回事,我就告诉他们了。他们让我反击,说不能坐以待毙。我想想他们是对的,于是一冲动就真的开始反击了:以前总是我去哪里,她就跟到哪里,那段时间只要她跟着我就不去,她说话让我不舒服我就回击她。直到前几天,老板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对一个学生,我就对他说:“你心里什么都清楚却不表态。那我直接问你,你是选她还是选我?”老板被我问得有些慌乱,一个劲儿说“选你,选你”。

    我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可是有些东西却变了。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攻击人。这让身边的人很意外,他们发现我原来这么强势、不好惹。可我却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有攻击性、有戒备心。我特别矛盾,反击是对还是错?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该怎么做?

    晴天

    晴天: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并且愿意袒露你的困惑和苦恼。

    你在来信中说,自己原本做着喜欢的工作,但一个女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你听了家人的建议去反击,保全了自己却并未换来开心和坦然,反而开始怀疑自己、不喜欢自己。

    首先,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了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人类发展出一种心理本能,就是要保护自己所属的东西不被侵犯,如财产、尊严、权益、地位等。我们的很多行为,小到锁门,大到捍卫国家主权利益等,无不是这种心理的体现。若别人侵犯了我们的心理边界,我们就会感到愤怒,本能地要捍卫。因此,当这个后来者想要取代你时,你感到郁闷并反击,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你真正困惑的是,捍卫了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后,却产生了怀疑:你看到自己有攻击性、戒备心的一面,而这并不是你喜欢的——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吗?

    你的怀疑涉及对自己的认同,即“我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我认同往往和我们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原生家庭环境有关。年幼无助的婴儿出生在父母组建的家庭里,必须本能地发展出一些既能被父母接纳,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的情感不受伤害的方式,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久而久之,当这些方式成为习惯之后,就变成我们的性格特点,即“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些性格特点也是我们应对现实的方式,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防御”。对我们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它能让我们被其他人接纳,没有它,我们真实的内在很可能暴露在赤裸裸的痛苦之下。应对现实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是“善良”,有人是“麻木”,有人是“以牙还牙”,有人是“体谅别人”等。我看到,你习惯的方式似乎是“不把它当回事,与世无争”。

    这种方式对你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也许幼年时,你感受到父母不接纳有攻击性的人,或你觉得只有做个善良的、不争不抢的孩子才能得到大人的垂爱。我注意到你在信中说,发现那个女孩想替代你时,你感到“难过”而非“愤怒”。为什么是难过呢?也许你的家庭不那么接纳“愤怒”这种情绪,因为愤怒可能会导致冲突和攻击,因此,你需要压抑愤怒,让自己感到“难过”。

    因此,你怀疑和困惑的核心在于:我做了件出格的事,而从我以往的经验看,这样会导致别人不喜欢我——害怕不被重要的人接纳才是你困惑的根本。 

    心理学认为,应对方式在早年形成,形成后就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惯性运作。早年形成的应对方式很重要,但也有局限。随着我们长大,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它就不一定能帮我们成功应对所有的情境。

    在此之前,也许你一直认为自己是没有攻击性的、善良的女孩,而现在你看到自己也有攻击的、“恶”的一面,这其实是你对自我认识的拓展。而其实,所谓的“善”、“恶”是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都对人的生存发展有重要价值。当我们感到被侵犯时,本能地会感到愤怒,进而反击,才能捍卫自己的权益不被践踏。因此,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善恶合体的,没有100%完全的“好”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攻击”都是理智和理性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养成与处理,不断学习与不断适应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你信中所述,在那种情况下父母也是支持你“反击”的。而你勇敢地尝试了新方式后,也没有发生想象中可怕的后果,相反,这种方式为你带来了“好处”:老板最终“选你”了。

    因此,我看到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你正鼓起勇气尝试学习新的应对方式。相信这种新的方式将会帮你应付很多困难的情境,帮你生存发展得更好。

分享到:
万花筒
“焦虑帖”读不出你的现在与未来
未知的恐惧
总会被无限放大
我不喜欢有攻击性的自己
看台
两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