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黎姣)“自青年时认识雷锋,我们就这样并肩同行。如今,我们已白发苍苍,他却是我们记忆中的青春……”已故诗人雷抒雁曾在《同行的弟兄》诗行中这样写道。日前,他这篇遗作在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与雷锋同行”征文颁奖仪式上获奖。此次获奖的还有曾凡华的《致雷锋》、关仁山的《爱心小院纪事》、武歆的《一个叫乌宁朝格图的兵》、李春雷的《我的中国梦》等。
“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是继“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放歌60年”、“盛世民族情”、“党旗礼赞”等征文之后,第五次重大主题征文活动。它自2012年3月启动,至2013年1月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的诗歌、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5000多篇。《人民日报》副刊从来稿中遴选作品刊出,共推出“与雷锋同行”专栏57期、专版5个,刊发作品近80篇。中国作家网也同步开设了“与雷锋同行”征文专题。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说:“去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在解读雷锋精神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60年代,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到2012年黄亚洲的长篇小说《雷锋》等一大批作品,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说,此次征文的主题是“与雷锋同行”,它体现着一种期许:要写出雷锋精神的当下意义与时代价值。他说:“征文很好地实现了我们的初衷,10篇获奖作品,无论是对雷锋精神的讴歌,还是对各行各业学雷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的颂扬,都是对雷锋精神的当代书写。”
廖奔表示,现在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对雷锋精神已经不那么熟悉,甚至常常还有些怀疑和误解。“学雷锋”的口号今天还能不能提,人们似乎没有把握。但事实证明了雷锋精神在当下的价值。他说:“在获奖的10篇作品中,报告文学作品占了一多半。不少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所体现出来的感人情怀、崇高追求。尤其是《我的中国梦》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引起很大的反响。”
去年除了举办“与雷锋同行”征文活动,中国作家协会还组织了10多位作家赴辽宁雷锋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采风。廖奔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在平凡处坚守,在细微处闪光。这些获奖作品以文学的感染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以及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