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奠安乡杨川村,今年67岁的杨有春在村里挨家挨户闲逛,看看有没有人回来了可以串个门(3月24日摄)。在他生活的杨川村,原本有198户村民,如今大部分都已经生态移民,只剩下14户村民依然守望在这片土地上。杨有春有两个女儿都嫁到外村去了,每年都会回来看他。这几年他耳朵逐渐失聪了,听不到声音的他更加觉得孤独。
西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十二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计划投资105亿元,利用5年时间把近35万名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其中,西海固地区的移民占大多数。
如今,生态移民工程已经实施超过两年,许许多多原本生存环境恶劣的西海固农民已经在灌区、平原地区开始新生活,但仍然还有许多老人留守在山大沟深的旧村里。
他们中几乎所有人每月都能领取到农村养老保险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日常食用的主要食品如米、面、油、盐等都由当地政府集中供应,所以温饱都得以解决,但,孤独,无一例外成为这些留守老人最突出的问题。“村里人大部分都搬走了,我平时就感觉孤稀地很!(当地农民土话,孤稀等同于孤独)”隆德县山河乡大慢坡村61岁的村民秦强来一边捧着他的老式收音机听广播,一边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