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时间,刘华江的车行驶了大约7万公里,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他“在路上”近百公里。
在贵州省习水县扶贫帮扶的日子里,刘华江往返于醒民镇、习水县城和省城贵阳,在地图上看,这是一道十分艰苦的半圆弧。
2012年5月20日,中国石油援建的“龙马石油路”正式通车,这条13.5公里长的烂泥路终于全线成为水泥路,村民王世国的家门口不再是成堆的烂泥巴。
王世国知道,那是一个“笑眯眯的瘦高个子”带领石油人来干的事情,他总是穿着一双塑胶雨鞋,和当地人一样在工地上忙活。
憨厚的笑容成了刘华江在醒民镇的标志,也成为中国石油留给当地老百姓的印象。
醒民镇镇长江远对这招牌式笑容再熟悉不过,“他的笑让我感觉没架子,好打交道。”江远说,可以随时敞开心扉谈工作,没有距离。
刘华江也有着急的时候,“龙马石油路”修建时,他如果不在工地上,就每天给江远打电话,询问工程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挂电话前的嘿嘿一笑,让江远觉得“心里踏实。”
在刘华江看来,到山村做帮扶,重要的是让当地老百姓接受自己,“居高临下的样子即使做了事情人家也不喜欢你。”
不仅是笑容,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刘华江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赖。每次在帮扶项目点的烂泥地里走上几公里,附近老百姓总喜欢跟着他一起,参谋哪里可以做得更完善;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时,村民们都争着把他拉到家里,围坐在一起吃一锅饭,就像家人一样。
醒民镇原党委书记、习水县安监局局长刘维清直言,“中国石油出钱、出人、出思路,这样务实有效的帮扶,真是我们习水老区人民的福分啊!”
习水县扶贫办主任杨贞福说,有效的扶贫衡量标准是能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即吃不愁、穿不愁;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住房有保障。
刘华江通过实地走访确定的农村人畜饮水建设工程、通村组公路硬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帮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村镇干部培训等一系列帮扶项目,都在朝着见实效的目标努力。
杨贞福说,每一笔帮扶资金都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帮扶帮到了要害上。”
2012年,习水县减少贫困人口37500人,如果能保持这样的速度,到2015年全县可以减少一半的贫困人口,到时可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在刘华江看来,要结合革命老区的实际,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帮扶的路子,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的破题做探索。未来,刘华江计划在扶贫区域上突出重点,加快成品油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拉动当地经济,推行“整镇推进”、“整村脱贫”,发挥以点促面的带动效应。
“石油人和老区人民手拉着手奔小康,会实现的。”刘华江又是嘿嘿一笑。
刘华江:中国石油贵州销售分公司党群处副处长,现挂职任习水县委常委、副县长
扶贫心语:扶贫不是“带点钱去”那么简单的事情,扶贫干部要带着感情走进乡亲们的家里,才知道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每一个务实的帮扶项目都是在为老百姓脱贫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