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将军”李素芝拥有众多荣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双百人物”、一等功臣,但这位英模人物也有自己的榜样,那就是雷锋。
出生于山东沂蒙老区的李素芝,小时候就读过《雷锋日记》,他把书中各种警句格言作为自己立身做人的座右铭。入伍后,他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幸运地留在上海长海医院工作。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半年后,李素芝放弃优越的大城市生活,自愿申请进藏工作。原来从一些西藏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口中,他得知西藏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很多藏族同胞和边防一线官兵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他在日记中写道:“雷锋同志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体现生命价值,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得到健康成长。我愿做融入大海的那滴水。”
那个时候在西藏高原,就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肺水肿,也会夺去人的生命。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就是在视察边防途中突发高原病,49岁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1978年,李素芝调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主管的第一个病人就是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卓玛。然而7天后,卓玛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李素芝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先天性心脏病和高原病治疗这两个难关攻下来!
那时候,这两项研究不仅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没有文献,而且医院条件差,没有实验室。李素芝就在“太平间”旁找了一间旧仓库,在里面做动物实验。没有实验设备,他就用自己的工资买,没有临床经验,他就利用休假到内地医院学习。
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经历200多次实验失败,李素芝终于成功了。2000年11月10日,他主刀的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而这第一例手术的对象就是他6岁的亲外孙女,他说:“如果手术失败,我宁负家人,不负西藏人民!”
12年来,李素芝已成功为30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为千万高原军民带来了福音。
这期间,他带领高原病专家翻雪山、涉冰河、下边防、上哨所,对13000余名病例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摸索出了一整套高原病防治办法,研制出“高原康胶囊”、“高红冲剂”等15种专用药物,攻克了急性高原病防治这一世界医学难题。
如今,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99%以上。
据统计,进藏37年来,李素芝潜心高原病学研究,开展150多项新技术攻关,其中20项创世界高原医学奇迹、36项属国内首创、86项填补西藏医学空白,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09年,李素芝回到上海参加母校60周年校庆,与老同学重逢,看着脸膛又黑又紫的李素芝,大伙儿竟一时不敢相认。他嘿嘿一笑,幽默地自我介绍:“我是李素芝,如假包换。”大伙一听全乐了,笑过之后却流泪了。
这么多年来,李素芝从没休过假,双休日和长假时间多半都在外出巡诊。他几乎走遍了西藏所有的连队、哨所和偏远牧区、寺庙,乘坐汽车的行驶里程加起来超过130万公里。他的驾驶员总会做好两件事:加满汽油,备足轮胎。因为每次巡诊都可能是一次远行。
今年春节前夕,李素芝又带领流动医院45名医护人员踏上漫漫巡诊路。这是他30多年来第1283次率领医疗队义务巡诊,也是2006年他组织成立“为兵便民服务流动医院”以来的第116次出征。虽然医疗队员次次轮换,但每次都少不了他这个“领队”。
熟悉他的人都说,李素芝简直就是“拼命三郎”、“工作狂”、“铁人”。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深夜查房,碰上危重病号,就干脆睡在病人床边守着,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李素芝不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藏,还让全家人在雪域高原扎下了根。女儿李楠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也追随父亲的足迹,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妻子郭淑琴退休后也成为医院妇产科一名不拿工资的“编外专家”。
今年春节,郭淑琴随队在墨脱巡诊时,遇见一位胎盘早剥导致大出血的危重孕妇,她第一个站出来为病人献血300ml,接着又紧张地为病人做手术,成功挽救了这名孕妇的生命。
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荣誉室里,珍藏着1000多面锦旗和上万条哈达,每面锦旗、每条哈达都述说着一个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都饱含着西藏各族群众对人民军医的感激之情。
获得了那么多成绩和荣誉,李素芝已经功成名就了,换作别人,可能会急流勇退,但李素芝选择了继续奔波在巡诊的路上,继续站立在手术台前。李素芝说:“白求恩的崇高医德和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不敢懈怠。”
陈辉 张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