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在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举行的一场拍卖会开始之前,柳南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黄欣林觉得自己的心情“很复杂”。当天的拍卖物品中,就有那辆曾经陪伴他下乡调研、外出办事的公务专车。
他说,自己非常理解区领导厉行节俭的决定,但心里还是有一点顾虑:“以后出去办事,会不会不太方便?”
事实上,在这场“公车拍卖会”上,被挂牌出售的公车共有41辆。柳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志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以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通过对公务用车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共排查出46辆年限较长或者闲置的公车。
“为了进一步降低公车消费支出成本,除了5辆直接报废,其他多余公车全部以拍卖的方式进行公开处理。”张志生说。
拍卖会当天,坐在会场里的竞拍者们,有大腹便便的老板,有穿着西装的小伙子,也有衣着随意的农民和抱着小孩的家庭主妇。一些市民甚至当天早上6点就起床,从邻近的县城专程赶来。最终有512人在缴纳了保证金后获准参与竞拍。
一位坐在台下等待举牌的个体老板告诉记者,政府的车子越少,行政成本越低,老百姓的负担就越轻。
“政府早就该这么做了!”他说。
上午9时,拍卖会开始。穿着黑色西装、系着灰色领带的拍卖师站在主拍人的台前,宣读了各项拍卖流程和“须知”。他两侧坐着记录员和工商局的监督员。
主拍人乔龙波,是当地一家拍卖公司的业务经理。为了避免“暗箱操作”、“公车贱卖”的嫌疑,区政府专门邀请了柳州市具备A类资质的拍卖公司拍卖。他们还在当地媒体上发布信息,并邀请媒体和纪委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拍卖过程。
“我相信政府做事,只要程序公开就能赢得老百姓信任。”张志生说。
第一辆被拍卖的公车,是一辆10年车龄的面包车。主拍人刚刚报出3200元的起拍价,台下就迅速有人举起了牌子。
“8000!”有人高喊道。
“8800!”另一个方向有人不甘示弱地喊。
经过激烈争夺,这辆公车最终以9000元的价格成交。
台下,柳南区政府车队队长张金锋乐得合不拢嘴。他坦言,拍卖会竞价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而在现场监督拍卖会的柳南区公车治理办公室成员、柳南区监察局副局长石永柱看来,相比于曾经在新闻中看到的“暗箱操作”、“公车贱卖”的拍卖会,这场拍卖会“效果比较理想”,因为参与竞买的人不仅数量多,而且来自社会不同阶层。
“拍卖会参与的人越多就越公平公正,想串通搞暗箱操作就越难。”他说。
对于那些前来参加拍卖的市民而言,这些公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一位工厂老板在一番激烈争夺后,用1.95万元的价格拿下了一辆15座客车,足足比底价高出了1.25万元。可相比于他的心里价位,这价钱还是便宜了500元。
而在政府的“大账本”上,拍卖公车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张志生计算了一下,除了拍卖本身获得的收入,此次处理的46辆公务用车每年可减少财政支出近100万元。
他介绍说,此次公车拍卖既是为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柳州市关于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文件精神,也可以省出来一大笔公用经费拿来为百姓办实事。
他同时透露,为了确保此次公车治理的效果,今年年初,区委常委会上确定了公车数量“只减不增”的目标,并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下来。
当然,突然拿出这么多数量的公车来拍卖,也遇到一些阻力。石永柱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超编公车最开始被封存后,一位镇长曾经打电话来“求情”说,这段时间汛期到了,要去水库巡逻没有车不方便,想借回去再用段时间。
石永柱马上回绝了他:“收上来的车马上要拿去拍卖,不可能再退回去了。”
在他看来,公车拍卖不仅节约了行政成本,也能改变干部的工作方式。以前有的干部下去调研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一圈,但现在,要考虑出行成本,他们更多地会选择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才下去。
他说:“一辆车的变化,可能对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理念都会有深层次的影响。”
不过,即便看起来“双赢”,这场公车拍卖仍然让一些人有“失望”的感觉。柳南区的公务员彭先生,原本抱定想法要拍下那辆本属于自己部门的公车,因为那辆车自己以前开过,“熟悉车况”。结果,拍卖会上“半路杀出”的竞买人一个比一个报价高,这个原以为能“近水楼台”的公务员,只能无奈放弃了。
至于在现场监督拍卖全程的黄新林,最后也眼睁睁地看着那辆陪伴自己多年的公车,被一位市民以1.25万元的价格买走了。
“现在我们部门的同事已经开始拼车了。”黄新林笑着说,办公室的公车被收走以后,他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每天,他都会提前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确定好明天出行的路线,才能下班。
本报柳州4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