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3月29日闭幕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书面印发了山东省政府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目前,课题组责任人已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济南时报》3月31日)
作为大学教师,我深知不少同行申请科研课题都是直接奔着经费去的,而非为了科研本身。课题的级别越高,经费越多,就越有吸引力,竞争也越激烈。受这种高度功利性的驱使,科研课题的申请、评审、批准、开题、中期考核、结题等过程也充满了功利性。为了成功申请某个课题,申请者往往要动用各种关系和资源,甚至贿赂。
为了经费而搞科研,一些课题负责人自然不会全心全意做课题,也不会真的去调研、考察、开会。而按照经费管理的规定,在报销时,需要课题负责人提供相关票据,比如会议邀请函、火车票、飞机票、车船票、酒店食宿费发票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真实的票据,相关人士会提前搜集准备好,以备报销之用。
如此来看,有关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的这一新闻就很好理解了。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课题经费,不多拿些票据去报销,岂不遗憾?科研课题负责人用虚假支出票据报销,在学术界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大家都这么做,只有少数人“倒霉”,被查了出来。最典型的就是被舆论称为“捐精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因主要用虚假票据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非法报销(名目包括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网站开发费等),而于2012年12月18日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3年。
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要切实加强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但在巨大利益的冲击下,这些规定往往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贯彻落实。1505张单程火车票报销事件折射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科研经费乱象。伴随这些票据的是科研繁荣的泡沫和假象,以及许多科研工作者中饱私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