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重返黑土地 老知青再“插队”

新华社记者 辛林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08日   06 版)

    4月5日,老知青贾爱春(左)和徐桔桔在田间视察合作社的大棚。

    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去年是4月25日种的玉米。今年雪大,可能得过了五一才能种,要看雪化的快慢。”4月的黑土地,积雪还未消融。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党支部书记徐桔桔和村民们密切关注着天气,春播是这段时间的头等大事。

    43年前,上海知青徐桔桔在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插队。2011年,她与河南知青贾爱春告别城市生活,重新回到山河村,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扶持农民发展蔬菜种植、养猪等多种生产经营,为村民探索共同致富之路。

    重返山河村“二次下乡”

    1970年,17岁的徐桔桔初中毕业,与同批近30名上海知青到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插队。9年的农村生活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在山河村入党,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这段经历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农村社会有了认识。”

    今年64岁的河南知青贾爱春1975年下乡到山河村,与徐桔桔同住一个宿舍。1979年两人先后返城。徐桔桔在上影集团做财务工作,贾爱春去了北京。此后她们没有中断与山河村村民的联系,持续资助村里的困难户,偶尔也回来探望。

    重返山河村源自贾爱春资助村里建活动室,更源自两人对山河村割舍不下的感情。在为乡亲们建活动室期间,不少村民找贾爱春反映村子缺少活力,发展缓慢,迫切需要改变现状的带头人。有村民提议,能否让昔日的知青回来当“村官”,带领大家致富?

    当贾爱春把这一想法告诉已退休并被企业返聘的徐桔桔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异想天开”。随着两人不断沟通,徐桔桔开始查阅相关农业政策,认真考虑自己的专长和资源能不能为山河村做些事情。

    “东北最大的优势是土地可以连片,用大型农机耕作更出效益。”徐桔桔曾征求过一些村民的意见,他们认同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在认真研究和多方请教后,徐桔桔决定帮山河村成立种植合作社,带着大家共同致富。

    离开东北农村30多年后,带着对黑土地的浓厚感情和对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的期盼,两名老知青重返农村,开始人生再次创业。

    发展种植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山河村几年前曾被归并到别的村,经过努力,92户、300多人的山河村重新恢复。徐桔桔辞去工作,回到山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山河村的村民们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对他们来说,农业合作社是个新事物。两位老知青多次召开大会,宣传合作社权利义务、分配形式等。从对合作社一无所知,到96%的村民带着他们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加入,2012年1月4日,合作社注册成立。

    合作社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农民用土地折价入股,粮食生产统购统销,合作社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徐桔桔说,这种形式不同于承包土地,农民土地优先分红并参与二次分配,既能实现农民共同致富,也能增强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

    征求社员意见后,合作社第一年调整种植结构,将近一半的土地由种黄豆改为种玉米。2012年当地遭遇地区性大旱,由于合作社使用大机械作业,出苗率远高于使用小农机,秋天卖粮后,农民每公顷土地比正常年份种黄豆多挣2000元。

    原本担心灾年减产的山河村村民一下子乐起来。村民李环利说:“跟周围村屯比,我们的收入是最好的。籽种、化肥、机器啥都不用管,能放心出去打工,秋天回来领钱就行了。”

    规范合作社发展 增加农民非土地来源收入

    在老知青的推动下,逊克县几家农业合作社2012年12月成立协会,改变农民及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单打独斗的现状。

    “协会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集体采购降低了种地成本。今年计划建2个500吨的烘干塔和1个2万吨的粮囤,纵向发展产业链,增加农民土地产出利润。”

    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山河村村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举家搬到县城做生意,还有人发展起蔬菜种植、养猪等多种经营。

    山河村村民用“变化老大了”来评价两位老知青履职一年多的成绩。村里的路拓宽了,家家户户免费换上了塑钢窗,路边的铁栅栏修建起来。一些村民每天都会在大路上站一会,觉得“心里敞亮”。村里多年没有活动的秧歌队、舞蹈队重新组织起来,多次参加县里、镇里以及与其他村的联欢活动,娱乐生活的丰富使农闲时赌博的人明显减少。

    农村情况的复杂和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也曾产生一些误会和摩擦,徐桔桔因此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乡亲们的期许让她在摸索中前行。建菜窖、帮养猪户争取贷款、与企业合作发展蔬菜订单种植等是她和贾爱春今年的计划,这些想法每天都在完善和推进中。

    “我们对这块土地感情深厚,农村也给我们提供了发挥自己所长的平台,让晚年生活更有价值。”贾爱春说,尽管已60多岁,村里人仍习惯地称两位老知青为“青年”,因为她们留在这里的青春岁月,更因为她们花甲之年散发出的光和热,给山河村带来了活力与希望。

    新华社哈尔滨4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 辛林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4月08日 06 版

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重返黑土地 老知青再“插队”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外交
广东设立H7N9救助专项基金
上海新增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洛阳大学生董峰勇救落水儿童
公安部:清明假期全国社会秩序良好
“微信收费”之争,民意如何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