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家庭剧:“千剧一面”何时变脸

本报记者 吴晓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09日   09 版)

    《裸婚时代》热播,今年便出现了《裸嫁时代》;《离婚前规则》受好评,《结婚前规则》也开始如火如荼地拍摄;《妯娌的三国时代》火了,《老妈的三国时代》紧随其后;《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去年播出,《新好女婿是怎样炼成的》跃跃欲试;《我们结婚吧》后,《亲爱的,我们离婚吧》也出炉了;你有《七年之痒》,我有《七年不痒》;你有《非诚勿扰》,我有《非缘勿扰》……

    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电视荧屏的风向标,刚刚落幕的第12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有来自234家电视剧制作机构的490余部约1.67万集电视剧前来“赶大集”。1.67万集电视剧中,家庭情感剧、革命战争剧、年代传奇剧依然占有较重比例,其中的家庭剧成为交易会上最大一个节目类别。

    值得关注的是,克隆热播剧成了今年一些家庭剧制片方最保险的选择,不少家庭剧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趁热打铁推出“剧二代”,有些则是抢搭顺风车,剧名简直就是此前热播剧集的直接拷贝。

    如果说2012年抗战剧因为“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虚假夸张的情节被观众和业内人士口诛笔伐,那么,家庭剧遭受诟病的症结,是“千剧一面”过于模式化。

    只要看过几部家庭剧,你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一部国产家庭剧里都有一个无事生非的婆婆,一个非要拆散小夫妻的娘家妈,一个想要息事宁人却总是力不从心的公公或老丈人,个把不靠谱的小姑子、小舅子或小叔子,“小三”更是从“可以有”发展成了“必须有”,这些角色几乎成了时下家庭剧制造矛盾冲突的标配。至于情节,买房大战、遗产纠纷、婆媳斗智斗勇、夫妻分分合合、假怀孕、偷户口本,诸如此类的桥段堆积,已成为炮制家庭剧的快捷方式。

    交易会上,有电视台相关购片人员表示,过去几年连篇累牍的“婆媳大战”,不仅媒体声讨、观众不满,电视台也觉得“太过了”,而且观众的审美疲劳会导致收视率的下降,一看见电视演婆媳斗气,很多观众干脆直接换台。

    3月14日晚,马伊俐和杜淳主演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在北京卫视突然停播,令业界大惊失色的同时,也提前结束了家庭剧靠续集吃饭的美好梦想。去年10月,《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在深圳卫视播出时,曾创下该台年度收视最高纪录。谁知续集开播后收视率一路走低,直到让北京卫视在同时段排名跌至20位。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导演尤小刚认为,《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的停播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明星难托烂戏”的铁律。“品牌化是必要的,但不能急功近利,剧本还是要磨扎实了。不能去透支品牌的影响力。”尤小刚说。

    继抗日剧遭遇舆论围剿之后,中国家庭剧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大产量其实也伴随着大危机。明星就那么几个,剧集却在不断增加,资源的过度使用一定带来程式化、同质化、劣质化,不会有别的出路。”尤小刚说。

    然而,据记者观察,在本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家庭剧还是占了五分之一还多。首都广播电视制作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用“丰富”二字形容家庭剧的新一轮变化:“育儿戏、养老戏,还有表现再婚的。”

    《不是不想嫁》、《8090婚约》、《宝贝计划》、《宝贝》、《保卫孙子》、《今夜天使降临》、《孩奴》、《婚前协议》等大部分家庭剧都把焦点放在了婚育问题上。

    此外,“养老”题材同样抢手:赵宝刚明年将推出话题剧《老有所依》;《妈妈的花样年华》聚焦退休老人在生命最后半年的生活;连有“婆媳剧专业户”之称的编剧王丽萍都告别擅长的“婆媳故事”,转战养老题材《我家的春秋冬夏》。

    不少制作方认为,如今“80后”已经长大成人,并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这批独生子女的婚育生活将成为这两年公众持续关注的社会热点,这类题材的电视剧近三年之内都会很火。

    很多业内人士对此类题材的扎堆而上表示忧虑。“怕只怕重蹈家庭剧沦为家斗剧的覆辙,育儿戏变成了恐怖片,让待生一族产生育儿恐慌症;养老戏成了苦情片,让人不敢想象晚景的弱势和凄凉。”

    鸡毛蒜皮被无限放大,从有限的生活体验中寻求无限的矛盾冲突,成了国产家庭剧的编剧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当婆媳关系被360度无死角充分挖掘后,创新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有业内人士指出,电视剧无需粉饰现实,但也切忌一味夸大现实生活残酷的一面,忽略温情的一面,“在韩剧日剧中能看到温情,在美剧中能看到智慧,在英剧中能看到讽刺,而这些在中国家庭剧里你是看不到的”。

    “家庭剧的商业元素在哪里?就是三分钟一吵架、五分钟一流泪。这种套路不失为电视剧的一种模式,但是它的生命力多长,市场自会评价。”王丽萍说。

分享到:
用3D技术打印世界
为什么“脏话狂欢”屡见不鲜
家庭剧:“千剧一面”何时变脸
易中天:我是一个不能贴标签的人
孩子,我们读书吧!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