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谎言,42颗爱心”的故事在微博上传播。
1月7日,杜兴强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南昌网友“农夫养的牛”发的一条信息: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太太给重孙子治病的4200元在去医院的路上被抢走了,老太太不吃不喝哭了一天。老太太不想要别人的钱,只想找回自己的4200元。
看后,杜兴强回了一条微博:“我们可以对老人家撒谎吗?找42位爱心人士,每人100元,凑齐4200元,然后交给老人家,告诉她小偷抓到了,钱追回来了。”微博发出后,得到许多网友的热心回应,从当天17点发出微博,到晚上22点30分,42名爱心网友找齐了。
两天后,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由民警把4200元钱交给老太太。
像杜兴强这样通过新媒体传播正能量的时尚“雷锋哥”,得到团江西省委的关注,并当选为江西省第二批“雷锋哥(姐)”。
3月5日,在江西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50周年座谈会上,曾萍代表团省委发言。她说:“学雷锋、做先锋,我们要让‘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变成‘有意思’的事情,让‘少数人’的事变成‘多数人’的事,让‘临时户口’变成‘常住户口’。”
多一个人学雷锋,社会就多一份正能量。团省委意识到,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有时候一份文件的力量甚至比不上一条微博。去年10月中旬,江西团省委先后在腾讯、新浪网开通学雷锋活动的官方微博——“身边的雷锋”,并设置#寻找青年雷锋#微话题,面向全省招募500名“雷锋发现团”成员,鼓励青年网友将自己身边感人的点滴及学雷锋活动的感受记录下来。
很快,一则江西高速雷锋版的“陈欧体”被大家广为传播:“你只看到我迎来送往的笑容,却没看到我遭受误解的泪眼。你轻视我简单机械的工作,我会证明这是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
你可以体会不到我们的精神,我们会证明这是一条充满爱的高速。春风送暖,是注定艰辛的旅程,途中少不了质疑和嘲笑;雷锋同行,是灌注爱心的修行,其中少不了汗水和泪水……我是江西高速雷锋,我为自己代言。”
微公益行动同时在进行,关注的目标群体是那些有困难的青少年。而今年3月成立的全国第一家“江西雷锋基金”,让微公益有了强有力的支撑。4月1日,名为“南昌微笑义工”的网友@“身边的雷锋”,他写道:“感恩有你,昨日中午12点19分,小清已收到江西雷锋基金捐助的5000元爱心款。”通过“身边的雷锋”微公益行动,一名白血病大学生及时得到帮助。
团省委还与传统媒体合作,依托江西民生广播,开设《身边的雷锋故事》和《活雷锋会客室》小专题,在每周二和周五晚上9点至9点20分,与听众分享学雷锋活动中的温暖与感动。
一位绝望的母亲因为收听这档节目收获了生的希望。3月28日晚,听完节目后,她按捺不住,抱着一线希望给主持人的QQ留言:“求求你们帮帮我,女儿生病3个月了,这个星期肺部和肝脏都被严重感染,每天的治疗费用3000多元,总共花费近20万元,现在已经没办法借到钱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孩子的爸爸打散工维持。”
主持人在第一时间把这个信息告知团江西省委。4月1日,团省委通过核实后,迅速作出决定,通过“江西雷锋基金”资助这个病童5000元,同时启动各类学雷锋平台进行募捐,并委托江西驻上海团工委去医院看望这对母女。
已募集到350万元善款的“江西雷锋基金”,不仅救助困难青少年,还要让“好人”得到“好报”, 对雷锋式青少年以及雷锋式英雄人物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全方位帮扶。
团省委倡导碎片化时间学雷锋,强化学雷锋人人可为、处处可为,让学雷锋成为青年的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一系列的微活动,如“寻找青年雷锋”、“劳动·创造·奋斗”青春故事征集、“雷锋榜样进校园”、“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主题团日、队日活动,通过线上传播、线下集结,开展得如火如荼。
用时尚的平台、新颖的方式,团江西省委构建了以微博、微信、论坛、QQ群等为依托的立体式新媒体动员平台,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营造出“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时时有雷锋”的氛围。
截至目前,全省先后选树123个优秀青年典型,开展各类形式的学雷锋活动26020场(次),直接参与人数达20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