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住在阁楼里的杨洁像往常一样要了一份外卖,只是在点菜的时候避开了平时喜欢的宫保鸡丁。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扩展到了北京,她不得不小心点。杨洁租住的房间是北京三环边上一套复式楼房内的一小间。这套三层结构的复式房,位于一栋17层居民楼的顶层,房屋面积有150平方米,算上天台被外搭的部分,总共有约200平方米。这里被房东隔成了24个小房间,有的本就是独立的卧室,有的是客厅过道的隔断间,还有的是在天台上用铁皮搭建的简易房。年轻的租客们满满当当地挤在这里,在偌大的北京城里一边打拼,一边追梦,宛如一大家人。
这些小房间大多数有五六平方米,最小的一间只有4平方米。杨洁的小阁楼有10平方米左右,是这里少有的大房间。天台的房间里是没有暖气的,冬天取暖要靠电暖气,夏天则一直要开着空调。过道里随处可见灭火器,以防万一。承租了整套房的二房东负责房间的清扫和设备修理。三层的复式中只有三个卫生间,早起洗漱的时候,这24户年轻人上下穿梭着插空使用。
虽然天台套间的环境较差,但比同一地段的其它房子,租金便宜了许多。这里的房间,租金从700元到2000元不等,而在这一地段的其他地方1800元只能租到8平方米的小屋。因此这里吸引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和“北漂”的年轻人,他们中有程序员、会计、特教老师、模特、编导、快递员、预算师等等。最长的已经在这里住了近4年时间。
2011年的夏天,住客们相继进入一个QQ群,渐渐成了熟识的朋友。相仿的年纪和类似的“北漂梦”让大家建立了真诚的友情。而杨洁的“大”房间,是大家下班后的聚点,大家一起吃饭、看电影、打三国杀、聊聊上班的趣事。晚七点一到,天台就好像开启了一个开关,变得热闹起来。
2009年,来自云南的杨洁就搬到了这里。她的房间半个屋子是木制的斜顶,外面是楼房尖顶中的一段。当时,她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木阁楼。2011年,杨洁成了做影视剧后期特效制作的自由职业者,她参与过《黄金大劫案》、张纪忠版《西游记》等影视的制作。她分期付款买了一台配置很高的电脑,在家工作。她有时忙得几天几夜不合眼,咖啡一包接着一包。由于屋子没有窗户,看不到天亮,有时熬夜太久,早上起不来,常常是邻居叫她起床。“我最大的心愿,是衣锦还乡。”杨洁没想过在北京定居,对于回家也没有想过期限,觉得她做电影的梦想还没有实现。
李业大学毕业一年多,家在河北,是天台居民里离家最近的人。从高中起他就热爱音乐,并以此作为人生目标。大学时,他和同学组建了乐队。但去年年底,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与梦想相差太远了,于是转行成了一名音像销售,坚持做“与音乐有关的事”。李业很热心。雨天有人屋子漏水,他帮着淘水;过节返京,小女生行李多,他去接站;晚上他帮大家往回带吃的……他一直记着曾经换工作时,手里钱不够,还是隔壁的朋友借给他钱付房租。
在这里的不少租客都选择了离开北京。即便是这里收入最高的程序员K哥也觉得,结婚意味着房子、孩子,北京是一个难以生存的城市。家在哈尔滨的海哥和海嫂,已经结婚两年了,他们也决定明年回老家定居生小孩,结束漂泊的生活。
天台住过的最年轻的住客是两名特教老师,她们是先进QQ群,再认识大家的,所以大家习惯地称呼她们的网名“蓝色”和“幸福”。她们曾在湖南上幼师,来京之后接触了特教工作,辅导孤独症儿童。2011年夏天,她们住进天台,当时一个18岁,一个20岁。两人共住在一间不到4平方米的房间,屋内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一个小电脑桌和一个不到半平方米的衣柜。晚上两个女孩头对脚睡在一米宽的单人床上。她们有一个遥远的梦想——建立一个孤独症培训学校。她们还报了成人教育,边工作边学习。但就在去年夏天,她们还是同时转行做了幼儿教师,并且搬出了天台。
天台的第三层有一个15平方米左右的大房间,住着四个程序员,他们相识于一次培训。房间里有两个上下铺床,像一个大学宿舍,似乎也是大学生活的延续。他们每月收入有8000元左右,是天台居民中薪水很高的。他们在天台住了3年,最近搬了出去,各奔东西。有人去了上海,有人搬到条件更好的房子,有人随着工作变动搬到了单位附近。
晓庆把回家的车票换了几次,一拖再拖。她要走了,大家都很留恋。因为担心父母的身体,毕业后“北漂”了一年的晓庆决定回老家工作,陪在家人身边。“过去这20多年,都是妈妈向我妥协,去四川读书,来北京,他们都觉得远,最后都妥协了。我想我也该妥协一次了,为了他们。”她说。
在告别的KTV里,晓庆哭了。在旋转的彩灯和一首《没那么简单》的歌里,她静静地沉进了沙发……
“过了爱做梦的年纪
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幸福没有那麽容易
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什麽都不懂的年纪
曾经最掏心 所以最开心”
上大学的时候,晓庆就喜欢北京。她总会借着寒暑假回家的机会,在北京逗留几天。“那时没什么钱,觉着住旅店不值,晚上就在通宵开业的餐厅里呆着。早上再出去逛,拿着相机到处拍。”她说。
3月8日,晓庆拖着行李离开了北京。但不久,她又回到北京来参加过一家网站编导工作的面试。没有通过,她只好再回到老家,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准备起公务员考试。可人们猜,晓庆和北京的故事恐怕并没有结束。
在天台生活的日子,很多年轻人改变了许多,也开始逐渐认识和接受现实。天台就像一个欢乐的驿站,迎来送往,过客匆匆。尽管如今“逃离北上广”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这些年轻的租客依然在现实面前计划着与北京不相关的未来,依然为了各自的理由坚持着……
图片来源:腾讯《活着》栏目
于维华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