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的作业,老师想让你们自己做主设计。”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五年级老师傅莉萍在一堂语文课快结束时,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没想到,学生对于自己设计作业兴奋不已,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作业形式:续写课文、画连环画、做小报、编话剧……
这堂课的课文是《半截蜡烛》,一篇描述二战期间情报人员将情报藏匿在蜡烛里的故事。学生们立刻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情报除了能藏在蜡烛里,还能藏在哪里?二战胜利后,这一家人的生活会是什么场景?甚至有孩子去考证,文中的主人公是不是真有其人,历史上的故事是如何发展的。
“我的作业我做主”,是上海市长宁区“作业新政”的尝试之一。2010年,长宁区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并成立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24所学校参与改革作业,尝试更多地以多样化、实践性的“长作业”替代常规性短作业。
在傅莉萍老师的课上,如今已经见不到抄写、背诵、默写课文段落的作业形式。每周布置一次长作业,她会给学生提供两个选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作业形式,也可以自主设计。她渐渐发现,在选做老师布置作业的学生中,“学困生”比较多,而主动性和兴趣强的学生都会选择自主设计作业。
与此同时,考核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学校取消了常规的期中考试,平时对基础知识进行抽查,期中则采取突击测试的方式,形式也不再是传统的做试卷,而是采用小竞赛、阅读小闯关、语文活动周等趣味性活动的方式进行。
在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欧阳文宣同学的记忆中,三年级时每天都要做作业到11点,四年级以后,作业的量变少了。他以前的成绩只在中游,现在却蹿到了年级第一。“我希望能做更多轻松的作业,比如游戏通关形式的,或者能到大自然中去。”他说。
“长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却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师“增负”了,老师们要绞尽脑汁,设计学生喜欢、感兴趣的作业。而在尝试中,老师们经常会收获惊喜。据适存小学校长胡蓉介绍,在一节名为《鸟岛》的二年级语文课后,老师让学生文后省略号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写一个小报告。结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不少学生都交来了像模像样的一厚册“论文”,图文并茂,搜集和整理了各种鸟类的信息,并进行了归纳。
长宁区教育学院院长、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主任陈晞介绍,2007年,长宁曾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调研,38%的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11%的学生表示作业太多经常完不成、9%的学生表示作业太难经常完成不了,75%的学生每周参加校外补课。同时,很多学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45%的学生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近视率和肥胖率等不断上升。
而前不久的一项最新调查则表明,长宁区96%的学生表示“乐意完成作业”,45%的学生反映作业量变少了,逾八成的三到五年级学生每天作业不超过1小时。
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表示,给作业“减负”,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三多三少”的加减法:少一些课业负担、少一些近视眼、少一些肥胖;多一些睡眠、多一些运动、多一些快乐体验。“不能只关注苹果树上的苹果,忽视土壤下面的树根。树根发育好了,苹果才会自然长好。”他常用这个比喻来表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推行“高效作业”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压力来自家长,他们普遍担心:题目做少了,成绩下降怎么办?
愚园路第一小学一名家长就曾非常焦虑过,她因此自己去买了不少课外辅导材料给孩子“补课”,孩子却兴趣不大。一次暑假作业却给了她很大触动,当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假期出游的孩子自主完成一份旅游攻略。那个暑假,她带孩子去香港、澳大利亚游玩。结果孩子一路上都在主动搜集信息,拿着机场、景点的平面图研究,做开支预算。
“我们要让家长看到,作业的减负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长宁区实验小学校长潘宗娟说:“同时要让家长理解,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在课堂学习知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