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砥砺德行,使教育回归文化本义,使学生进德修业、德艺双馨,为国家培养建设脊梁,为民族文化传承振兴尽责尽力。”2012年11月,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商务印书馆共同创办的国内第一本文化育人杂志《文化育人》正式面世,作为探讨文化育人的高端出版平台,《文化育人》在第一期卷首语中用“以文化人,砥砺德行”8个字阐明了自己的创刊初衷。可以说,《文化育人》传递了一种声音、一种责任和一种自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度自觉,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内涵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滋养。针对社会转型期在核心价值观、道德诚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职业院校重技能轻文化的偏颇,深职院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文化育人战略”,取得了累累硕果。
构筑育人全格局:夯实文化育人主阵地
深职院将“德业并进,自强不息”作为校训、作为每一位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系统推进公共课改革、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融通、体现出深职院独特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深职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全面、深入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了整合、修订并制定音乐表演专业、文化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突出实践课程和核心技能培养。同时,还经过反复论证,科学设计了文秘、文化事业管理、音乐表演3个校内任选的拓展专业,供全校同学自由选择学习。
深职院提倡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教育与职业精神“零距离”,各单位都研究出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每个专业、每位老师都自觉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责任,开发相应的文化课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学校还鼓励和支持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有效发挥个人优势,在原来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优秀、经典的人文教育课程,注重在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普适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更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深职院定期邀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来校畅谈人生、创业和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在学生与企业家的“近距离”对话中,推进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训导。深职院还积极将学生推出学校,支持各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策与项目引导,把学生的培养、企业服务和企业文化传承积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认知实习、体验实习、顶岗实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做一个完整的社会人。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职院的文化育人已经形成了立体化格局,无论是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显性课程,还是在教学、实践中所渗透的职业精神,都展现了深职院以人类文明正向价值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文化自觉。
建设志愿者之校:探索文化育人新载体
将志愿服务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精髓加以培育,将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大学精神内涵予以弘扬正是深职院“文化育人”最好的践行。
“互动哥”、“熊宝宝”、“网球场上的奔跑精灵”……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深职院近万名学子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书写大运精彩。后大运时代,学校又率先启动“志愿者之校”建设,让志愿者精神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目前,志愿服务已经走上了规模化和常态化的轨道。在读的注册志愿者已经达到13218人,占全校在校生的60%。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48个,成立专业服务团队33个、特色服务团队46个,近两年组织约50000人次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3000多次,为社会累计服务200多万小时。争做一名志愿者已经成为学校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时尚,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看到“红马甲”的身影活跃在社区、街道、工厂和偏远山区。通过长期实践,志愿者已经凝练出了“特别敢于担当、特别甘于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四特”精神。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深职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深职院文化育人的靓丽名片,并内化成为了深职院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内涵所在。此外,志愿者精神、志愿者文化进课堂,也成为了深职院德育课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深职院依托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志愿者EAP服务机构,以细致出色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志愿者始终保持“我志愿,我快乐”的阳光般心态。许多老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如退休教师卢玉清教授常驻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卢妈妈”。
深职院义工联连续6年被评为“深圳市先进义工组织”,并于2007年12月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铜奖”;深职院学生挂职的桃源街道青年中心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中心”;机电学院“大学生服务队”于2006年7月获民政部颁发“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前义工联理事长李保军老师、大运会“互动哥”李栋同学先后破格当选第二届和第三届深圳市义工服务“市长奖”。
丰富校园活动形式:融通文化育人多渠道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当深职院校园再次回荡起这耳熟能详的旋律时,师生员工的心里激起了不一样的涟漪。2012年8月31日,深职院首场“道德讲堂”精彩开讲,人文学院孙晓玲博士与学校516名师生代表分享了对“爱岗敬业”的理解,朴实的语言和朴素的道理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整场讲堂气氛热烈、台上台下互动频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文化育人的重要渠道,深职院“道德讲堂”创新组织形式,大处着眼、 细节着力,力求每一节课都用“一首歌曲”、“一部短片”、“一段经典”、“一点礼仪”、“一个故事”、“一个承诺”、“一番点评”、“一份吉祥”来感动人、感染人,进而感化人,让以“善”为重点的社会公德、 以“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以“孝”为重点的家庭美德、以“强”为重点的个人品德深入人心。半年来,“道德讲堂”已在校园和新生军训营地成功举办3次,听课师生近2000人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打造文化育人的多种渠道,增加校园人文艺术内涵,深职院充分利用每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外语文化节、读书月等大型校园文化节活动,辅以“感动深职”人物评选、领袖情商训练营、雏鹰训练营、“风采之星”大赛、“新声代”校园歌手歌唱大赛、“绝对挑战”主持人大赛、“争鸣杯”辩论赛、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大赛、演讲比赛、班级歌舞大赛、摄影书画大赛及展览等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操得到陶冶。深职院还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目前深职院正式注册的各类社团多达160余个,其中学习型创新型社团46个,在国际国内各种大赛中屡获佳绩,发挥了学生社团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两年,以色列海法大爵士乐团、深圳市振鹏京剧团、苏州评弹团先后走进深职院,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文化大餐。学校利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市“文博会”、“高交会”、深圳市“读书活动月”4个平台,邀请两岸三地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以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方式,宣讲系列化、常态化、精品化的文化热点和专题,演出或展示传统而又经典的人文传统剧目、民间工艺、中华武术、民风民俗和饮食厨艺等,通过讲座、剧目和文艺演出、工艺展示等,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深职院文化育人理念不断结出硕果,技能型创新人才辈出,张建彬就是其中的典型。汽车学院的张建彬毕业后,放弃了去香港发展的梦想,选择了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做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他说,知恩图报、服务西部,是他“蓄谋已久”的计划。张建彬在喀什地区伽师县产学发展室工作的半年里,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常到当地福利院看望小朋友,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到农村和中小学中支教或调研,用所学专业尽力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文化育人给深职院的发展注入了永不衰竭的动力,催生了若干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学校除培养出一大批以“互动哥”李栋、西部志愿者张建彬为代表的优秀学生,还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09)、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组委会颁发的唯一“突出贡献奖”(2011)、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省部级先进集体(2012)、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和“杰出教师奖”(2010)、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和“杰出教师奖”(2012)、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2012)等重要奖项。
以文化人,砥砺德行。2011年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发起成立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与北大、清华等11家单位联袂发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倡导、推动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单位,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的编制工作;启动筹建文化振兴研究院;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职学派”……作为全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深职院正以创办中国一流高职教育的自信与追求,自觉站在传承历史、造福当下和创造未来的维度上审视、践行和发展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之路。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