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金牌读者揭晓 报道对象“回家” 共忆温暖情缘 续写不老青春

中青报迎来特殊“家人”

设立中国青年报读者日 开办中青读者大讲堂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7日   01 版)

    4月26日,本报第二届金牌读者授牌大会现场。本报记者 陈剑摄

    4月26日,本报金牌读者李镇西向大家展示他收藏的关于本报经典报道的老报纸。本报记者 陈剑摄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记者王怡波 付雁南 来扬)今天,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所在地——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整个报社被暖暖的友情和浓浓的亲情包围”,这一切源于一群特殊“家人”的回来——10名金牌读者和11名报道对象在中青报62周年的日子远道而来,一起回望青春、畅想未来。

    在今天上午的中青报金牌读者(第二届)授牌·邀请报道对象回家暨中青读者大讲堂开班仪式上,10名金牌读者揭晓,并被授予奖牌。这10名金牌读者是从500多名参选读者中层层遴选出来的,50名银牌读者也同时产生。

    10名金牌读者分别是:王旭明(出版人)、李镇西(教师)、陈鹏(大学生)、付勇(公务员)、乔叶(作家)、张运(武警)、潘璠(公务员)、凌须斌(国企员工)、魏文祥(农民)、邴绍明(教师)。

    这是本报第二次启动寻找金牌读者活动,并且得到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战略支持。自去年启动以来,7个月里,活动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500多名读者的参选材料,微博参与晒信物、寄语中青报和转发相关活动微博的读者、网友超过1.1万人次,参选金牌读者的人数和网友互动规模均超过上一届。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总编辑杜涌涛在欢迎辞中说:“62年的办报历程中,每个中青报人都深深懂得,报纸与读者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离开读者,报纸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中国青年报》始终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是当年的‘青年信箱’,还是今天的读者俱乐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离读者近些再近些,联系读者紧些再紧些。”

    作为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很早就与《中国青年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起卸任新闻发言人后中青报的朋友为他办送别宴会时,王旭明声音哽咽,几度落泪。而今天活动现场的一个细节,更让王旭明感受到了中青报对读者的真切之情——主持人在介绍到场嘉宾时,并没有依惯例按“领导先来”的顺序,而是先介绍读者,再介绍领导,这令他十分感动。

    王旭明对中青报风格总结的“四气”深得在场读者的赞同:朝气、锐气、大气、灵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则在这“四气”的基础上,为中青报加了一个标签:培养记者的好学校。先后在北大、清华任教的陈昌凤说,自己就有很多学生,在接受中青报的锻炼之后,成为现在新闻业的骨干精英。

    读者是办报的基石,而报道对象的命运则见证了一份报纸的生命力。这次活动,中青报还特意邀请了11名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对象,他们从报纸版面上走了下来,走进报社这个他们一直神往的精神家园,与读者、编辑记者一同回望那些曾经影响一代人、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报道。

    全国上山下乡第一人董加耕,著名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福强玻璃店的新主人》主人公辛丽荣,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背着父亲上学》的主人公李勇,“无手车神”何跃林,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全国道德模范张晓,《回家》的主人公程林祥,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命运逆转的罗彩霞,《拐点》的主人公李昭——这一个个曾广受关注的新闻人物,都因为中青报的报道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张扬——这位中青报在1979年1月报道过的作家,来到中青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他不断用“感恩”来表达自己对中青报的感情。30多年前,张扬所创作的《第二次握手》在那个年代曾成为全国人民手中紧握的信念之光,他自己则因为中青报的报道有了“第二次生命”。

    听完张扬关于中青报在拯救他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昌凤感叹:“可以说,《中国青年报》拯救过一个时代。因为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报》都曾经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当代历史的记录者、时代的引领者、人民的代言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活动现场,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徐文新和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视野》杂志社总编李恒滨共同宣布中国青年报读者日的设立和中青读者大讲堂的开办。中国青年报读者日定在中青报创刊的日子——4月27日。中青读者大讲堂由本报和《视野》杂志社合作举办。李恒滨说:“接下来将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办有深度、有品位的‘视野·中青大讲堂’,为各地青年传播高端、前沿的文化大餐,让知识的洪流绵延不断。”

    徐文新表示,开展金牌读者评选、创办俱乐部、开办读者大讲堂,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推进本报服务读者的工作常态化,“有了读者的支持与鼓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中青报人才能用热情和智慧,用理想与责任,担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使命,薪火相传,坚毅前行”。

分享到:
中青报迎来特殊“家人”
中青院:以社会责任感培育“校园红人”
青年创业典型宣讲“我的中国梦”
2013年KAB创业教育年会在京召开
“高分一号”发射成功
新疆自治区第十二次团代会开幕
跨越三十年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