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看台

枝枝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01日   03 版)

    消失的单杠

    近日,有媒体记者旁观了长春市某中学的体育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象征性地绕着操场跑了两圈,做了5分钟热身,然后便解散自由活动,直至下课。自由活动中,除了一部分男生进行球类运动外,其余的学生只是聚在一起聊天。一名体育老师解释说,一旦学生受伤,学校就要承担责任,所以体育课早就取消了单双杠、投掷等危险性大的项目。

    有个词叫“因噎废食”,但也没见过哪个人因为怕噎就真的不吃饭了。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锻炼方式,完全可以把受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安全”为借口,不断取消各种稍微激烈一些的体育项目,结果只能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小近视,以及只会成天抱着电脑点鼠标的宅男宅女。

    况且,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以“不出事”为目的,算得上是成功吗?    

    失落的读霸

    有媒体报道,某大学09级学生小熊喜欢读书,4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将精力放在看书上。找工作时,其他同学或多或少都能拿出几张获奖证书,做成一份像模像样的简历,而他成绩平平,除了英语四级证书和普通话合格证书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因此屡屡碰壁,一无所获。

    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环境中,小熊并非没有展现的机会,只是他所认为的“优秀”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匹配。

    抱怨世无伯乐?抱怨读书无用?如果简单地把“爱读书”和“找工作”对立起来,显然有失公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受益一生,但在这个过程中,怎样避免“死读书”,如何从广泛涉猎中寻找自身的兴趣和价值所在,并把这种价值转化为求职的独特优势,才是“读霸”们真正需要反省的。    

    意外的偶像

    在一次以“偶像”为题的习作中,11岁的晓莉这样写道:“我家对门有个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每天一回家就是打开电视看个够,累了就把玩具倒在地上,拼拼凑凑,有时还把DVD打开,在那儿疯狂地唱歌……我现在学习压力太大,我的偶像就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晓莉说,极度羡慕幼儿园的那些小朋友,没有学习压力,整天可以“岔着玩”。

    这或许是对“不想长大”最苦涩的解读了。专家说,无穷无尽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辅导班只会加重孩子的厌学心理,适得其反。不管在什么时候,教育都不能违背两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不拔苗助长;二是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不过于强求。

    至于晓莉,其实要求的并不多,她羡慕的只是那种本就该属于她的简单快乐的日子。    

    转瞬的名气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放在今天已经不太适用了。如今,不管在什么年龄,只需要15分钟,就有可能让你成为世界的中心。比如发一条微博、晒一张照片、在视频网站上分享一部影片,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有可能让你一夜成名。当然,这名气也不会保鲜很长时间,15分钟过后,你依然又变回之前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兵。

    这种“转瞬即逝的名气”,最早出自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之口。1968年,他说,“将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全世界出名15分钟”。40多年来,很多人验证了他的预言,其中有草根选秀歌手,也有互联网上的匿名人士。只不过,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中心的时代,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忘性也随之增加。那份期盼已久的名气,也只能保留短短的15分钟而已。   

    无声的战场

    “2014考研占,再占断子绝孙”,“此座是上届师姐给的,年前已占”。究竟是什么样的座位,需要用铁链上锁、在桌面上画着骷髅头、写下如此恶毒的口号?答案是,自习室的座位。近日,山东某大学自习室里的占座标语在网上走红,人们印象中安静的自习室如今已成为战场。

    “毒标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短缺。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松地找到自习的地方,也就不必这样剑拔弩张了。考研前期弥漫的焦虑情绪,本来就容易让一件平时不起眼的小事成为导火索。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难道就真严峻到容不下一张桌子吗?    

    神奇的考题

    “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请发表对‘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的见解”“《西游记》里有多少妖怪?”这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时的考题。专家称,这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被考得“泪奔”的学生则认为这是哗众取宠。

    自主招生,采用的本就是和普通考试不一样的标准,偏题、怪题只是其中的一种考查形式。那些习惯了“严肃考试”规则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考试不够严肃,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擅长标准答案之外的思考方式了。与其抱怨学校出怪招,不如反过来想想,既然选择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是不是也要尊重它的规则呢?

分享到:
万花筒
谁说你没有理想
信念激发了拉尔夫的成就动机
生活能力差只怪父母过度照顾?
职场天堂的另一面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