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固化示范建设成果 坚持示范引领作用

理性看待高职示范建设: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负责人热议“后示范”时代学校如何作为(上)

本报记者 王磊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06日   T05 版)

    “我们当时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当学校验收结束的时候,似乎才感觉到、或者是找到了示范校建设的感觉。”

    “示范校建设给我们整个高职院校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由于中央财政的带动,整个地方政府投入加大,重视程度也在加大。”

    “示范校建设为高职学校赢得了空间和时间,赢得声誉、赢得资源,但是甜头刚刚尝到就戛然而止,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国家级示范校的成果延续下去。”……

    在4月23日举行的高职院校“后示范”发展研讨会上,不仅各级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几乎所有与会的院校长都流露出对“示范校”建设的依依不舍之情。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项目,它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进入国家“示范校”、“骨干校”方阵的各院校对此更是感受真切,从某个角度看,这也足以印证该项目的效果和意义,它所提供的外部推动力已经转化成院校内在发展的驱动力。

    固化和深化“示范校”成果,应当成为高职院校的自觉实践

    “做了三年的材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不是终结,而是刚刚开始。”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看来,“示范验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由此提出一个示范的应用、深化和巩固的问题。”

    对此,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许涛也有同感,他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有的学校把这个项目全部分解到所有的老师身上,有一些研究生毕业才两年,身上就有两三个项目,可能他有三、五万块钱,别看这一点钱、这一点项目,他通过三年建设,找到了个人职业发展的体验,干劲出来了,但是如今项目结束了。”

    他认为,改革的机制应该确定下来,示范校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对社会服务的改革。“如果我们不保护这种机制的话,后面很容易给学校造成一种印象,我们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展览完了就结束。”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认为,示范校也好,骨干校也罢,都进行了这样那样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是局限在部分专业里,甚至是部分方面的一些探索,甚至说我们示范校、骨干校本身而言,并没有在全校深入地推广,部分学校各自取得的经验之间的交流也并不充分。“我们战线上整体的改革还并不是很深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这些成绩和经验并没有完全固化成我们这条战线的实力和实际水准。”

    “正是众多示范校的努力和探索,为我们面上大多数学校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探索了道路。”在他看来,作为国家示范校,除了自身的改革,自身需要提高质量、实力之外,也应该兼顾为高职教育整体拓展发展空间的责任。

    改革不能就此停步,如何把示范校成果固化下来,已经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自觉实践,所幸的是,不少院校已经开始启动相关计划,这些计划被冠以振奋人心的名字,比如,“飞跃计划”、“攀登项目”,它从某种角度彰显着院校内在的改革愿望。

    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爱武介绍,该校正在启动“第二次创业”的行动计划,通过“转型升级”这一抓手,实施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的提升工程。

    在他看来,这种“转型”首先是发展模式的转型,从以往更加看中外延和规模扩张,转变到要以内涵的提升、质量的提升的发展道路上来;其次是发展重心的转变,从以往重硬件的投入、硬实力的提高转到软实力的提升,转到人的提升方面上来;最后是发展机制的转变。过去重目标手段的管理,项目拿到了成绩就有了,现在要逐步地转到以人为本,重视绩效,以达到优绩优酬的管理目的。

    “为了达到转型和升级的目标,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突破呢?”据孙爱武介绍,该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强校工程,加强内涵建设。具体的从特色的打造,质量的提升、管理模式的转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塑造、服务水平的提升、开放合作、全面创新,从这八个方面来实施转型升级的过程。

    关于内涵建设,林宇认为,这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据他介绍,从职教发展之初,教育部就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内涵建设,相关文件中都曾有过明确的表述,但是关键就是,文件的语言如何落实到学校的实际规章制度和教师实际的行动上,以及对学生实际的培养过程当中去。“我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大的余地,很多的工作要做。” 

    高职院校需要坚守特色定位,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内涵建设的前提是,首先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在国家重大建设目标中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在西安交大原副校长于德弘看来,高职院校首先要成为合格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摇篮,其次要成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的孵化剂、蓄水池,国内外技术学校的合作伙伴;要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中心;要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 

    “高职院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明确重点服务,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占领制高点,形成优势和特色,主要是引导高职院校面向产业与区域经济重构专业集群,加强重点专业群综合性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等重点建设。”在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看来,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和产业链节点,与本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代表着学院的专一发展方向和重心。

    据他介绍,“十二五”期间,江苏有200多个省级专业群重点建设,占到高职院校专业点数的四分之一。专业群重点进行核心课程建设,通过平台加模块,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类、上层互选,以平台课程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模块彰显特色。同时,加强专业群教学团队,综合型实训基地,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体制机制建设。通过专业群建设,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形成合力,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

    “后示范”建设促进了高职专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群建设初具规模,但是,由此也引发了如何优化专业结构的问题。

    对此,曾经参加过20所示范高职评估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范国强认为,“不少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专业建设膨胀,但是没有特色,专业群的布局存在问题,有同质化的倾向。”

    他指出,原来很有特色的一些学校,它的特色弱化,它的优质资源被稀释,专业建设“多、综合化”,但没有特色。“学校应该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不能是百校一面、千校一模,作为院校长应当有独立思考能力。” 

    对此,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认为,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必须树立特色意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能服务、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体系,这样才能体现专业群自身存在的价值。 

    据了解,装备制造业是江苏第一大产业,也是常州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处在技术爬坡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现在把所有的专业进行了新的规划和调整,围绕着装备制造业这个产业链来开设我们相应的专业群和专业。”据曹根基介绍,目前该校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技术为特色,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

    毋庸置疑,“示范校”的核心建设是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来说,如何进一步的优化发展决定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据许涛介绍,上海市目前正在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又称“085”工程),把内涵建设作为主要突破口,以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定位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布局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以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整体推进高等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科技创新和人事制度等改革。 

    “我们高职层面一共有164个重点专业制定了路线图,重点专业负责人都来集训。”据他透露,当时一批已经完成示范校验收的重点专业负责人感到有些轻松,觉得“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后来要求这164个专业负责人同场竞技,接受培训。

    “我们要求专业主任上来讲,这个专业是怎么设计的,跨专业地讲给别人听。” 在许涛看来,“即使你是国家级示范校的骨干专业,我们也要逼着他们去说,这样才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分享到:
理性看待高职示范建设: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高职院校“后示范”发展研讨会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