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
我的孩子今年读高二,她平时很喜欢写点东西,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请问读中文系是不是能帮助她实现梦想?作为一名高中生,该如何学习写作?
一名学生家长
近日,记者带着上述这位家长的疑问,请莫言、苏童等作家给青年学生支支招。
“我并不认为作家一定要从学校里培养出来,但是反过来说,学校里是可以培养作家的。”苏童认为,“成为作家”与“读中文系”、“读大学”之间并没有特别的因果关系,尽管现在国内的中青年作家中,大约一半以上都接受过大学中文系教育,但也有很多人在大学里根本就不是学文学的,甚至没有上过大学,也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苏童提到,中国的写作教育和西方有很大区别。在美国,文学写作专业早已经有了成熟的教学模式,很多美国作家都是从大学训练营和写作课里培养出来的。海外华文作家白先勇、严歌苓就都产自这样的训练营。纽约大学、爱荷华大学等高校的写作专业则培养出了无数中流砥柱式的作家。而在中国,历来没有专门培养写作专业学生的传统,中文系的教育也不是针对写作的,其学习内容是综合的,包括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艺思想等,写作课在中文系的学业设置中并不占重要位置。
1950~1960年代的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杨晦,西南联大时期的中文系主任罗常培,都曾提出“北大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2010年,复旦大学在国内率先获批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硕士(MFA),当时也引起了一轮争议:写作到底应不应该教?在校期间应不应该鼓励学习文学的学生写作?
对于这些争论,莫言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说法也在发生变化,因为很多目前比较活跃的作家都是大学中文系出身的。而就他个人看来,写作和学习是不矛盾的,而且应该是相得益彰的。
“我是鼓励在校学生拿起笔来写作的。”莫言说,“如果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有文学创作方面的实践,对他学习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都会有很好的帮助。因为他首先作为一个实践者、创作者,理解别人的作品就会更加到位;而作为一个创作者去研究别人的创作成果,也会有很独特的角度。”
苏童则认为,中国和西方相比,不能轻易下判断说哪种文学教育更有效,“还是自学成才最有效。”
那么,作为初学的青年学生,在学校里应该怎样学习写作,写出好的作品?莫言引用了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莫言认为,要想写出好作品,就要放松,忘掉一切的压力。“写作这个东西,是越有压力越麻烦,没有压力就把什么都忘掉了。我们作家或者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是这样,越是努力想写出伟大的作品来回报关爱我的读者,越是写不出来,反而在平时会写出很好的作品。很多事情在刚开始写作时是想不到的,如果一开始写作就有高远的目标,还真写不出来。”
莫言说,写作也就是一种个人爱好,很多人在课余时间,在教室、食堂之间“走来走去”时,拿起笔来写,就写成了很有名的作家。北师大的苏童,北大的陈建功,都是在大学期间,不经意间完成了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