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代电视人的青春与成长 一个时代的反思与铭记

《点燃理想的日子》唤醒20年“东方时空”记忆

阅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21日   10 版)

    电视人的成长探访

    今年是《东方时空》开播20周年。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首播,该栏目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最近,该栏目编导张洁携手纪录片导演梁碧波,共同拍摄了8集纪录片《点燃理想的日子——〈东方时空〉传奇》。该片试图以“独立的立场和客观的视角”,审视20年的历史,探访一代电视人的生命历程。

    纪录片中一共采访了58位电视人。在该片中,第一代东方时空人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相聚,也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反省。该片围绕着《东方时空》的创立和发展,曾经的激情和理想,成长的欢喜与疼痛,呈现了精彩的访谈内容。这些访谈的精选构成一本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东方时空》口述史。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的《点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东方时空〉二十年》应运而生。

    据悉,2003年,三联书店曾出版了《东方时空》制片人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2006年出版了新闻调查栏目组的《“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最新出版的该书共收入19个深度访谈,既有已退休的中央电视台老台长杨伟光,也有当时初出茅庐的白岩松、王志、水均益、周兵、章伟秋、李伦、李玉、鄢蔓、雷婷等电视人。他们被称为是“《东方时空》母亲生下的若干孩子”。

    水均益是当时唯一一个从正式单位调来的员工,之前差点去外企当了经理。在该书中,他说那群人,“是‘北漂’都轻了,几乎是一群殉道者”。白岩松则是讲述了自己整个的成长脉络,人生重要的几个阶段和几次选择。他喜欢那个时代,但是拒绝伤感和复制。他说,不能埋怨环境变了,体制的束缚之外,更多的其实是自己的选择。你依然可以选择理想,选择奋斗,而不是作为既得利益者,故步自封。他的下一步,就是努力去做一个很牛的中年人。而杨伟光则从决策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些往事。

    在疲惫中呵护理想

    对于那些聆听着《东方时空》晨曲成长起来的观众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次怀旧与回首。20年后的今天,当时《东方时空》创办者和“新闻打工仔”都已步入中年,脸上的皱纹重叠看时空的年轮,他们是怎样看待那段日子?20年前的选择、冲动、激情,以及那样一种青春的挥掷与不离不弃的梦想,是怎样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甚至人生?《东方时空》的诞生怎样改变了他们的成长路向?他们今天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回望20年前的青春,有何种总结与心得?……

    对于初入社会、正在职场打拼的电视人来说,该书无疑充满了洋溢着青春与梦想的励志故事。周兵怀着“一定要做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的梦想只身来到北京,成为第一批“北漂”,住的地方却连张床都没有;大年三十还要去采访,一天居然没吃饱饭,在擦干泪水回到地下室的集体宿舍时,发现白岩松两口子摆好了一桌年夜饭在等着大家。李玉也只是因为“不想每天生命是静止的”而放弃了济南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跳上火车”就来了。来了之后,没有老编导带你,大家都在忙——“你应该经受这种摔打,呵护不是一个做纪录片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你就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头去磨。” 

    二十年后的反思和再出发

    《焦点时刻》制片人张海潮说,《东方时空》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它留下的一批人;一个是它留下的一种精神。20年过去了,这些人依然在;而这种精神,还在吗?

    《东方时空》在1993年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它是1992年中国改革的诉求,是媒体对时代进步的回应,是电视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和认知,是对受众需求的充分尊重和真诚表达。2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媒体冲击着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但还有一些东西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作者张洁说:“一个好的时代是激浊扬清、除弊立新的时代,是不断为生命解除桎梏,使人的思想力、生命力、创造力最大化迸发的时代。新闻是时代的镜子,媒体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时空》20年聚合起来的个体回忆,不止于怀旧,不止于纪念。她是对青春的礼赞,对理想的呼唤,对自由的向往,对包容的赞美,对创造力的歌唱。回首,是为了向历史汲取力量,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行。”

    白岩松在书中也说:“回忆二十年前《东方时空》创立的时候,我们都感慨,很庆幸拥有了一段去做一个最棒的青年人的时代。今天,不该是守在中年人的岁月里头回望自己曾经有个多么牛的青春,然后感慨青春不再。生命从来都是这样,我觉得现在该思考的是,我能不能做一个很牛的中年人,下一步再过十年、二十年,再去思考,我怎么样做一个更牛的老年人,这才是《东方时空》的精神。”

    张洁在后记中写道:“我喜欢‘点燃’这个动词。中国现在不需要形容词,需要名词,更需要动词。但愿“点燃·理想”会成为2013年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分享到:
《点燃理想的日子》唤醒20年“东方时空”记忆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里藏着话语权
1894,悲情李鸿章
郝明义:读书使我不自卑
《明太祖朱元璋》:讲述史上最复杂的皇帝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
《尘埃落定》十五年畅销依旧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描述杜聿明沈醉“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