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北川新县城城区东北角的纳福巷,红底白字的“北川可乐男孩汽车美容馆”招牌格外醒目。推开干净的玻璃店门,右手边的冰柜里放着碳酸饮料和矿泉水,店内各种汽车配饰陈列整齐,另一侧的洗车间时不时有顾客前来洗车,坐在轮椅上的杨彬笑着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现在胖了,已经尽量避免喝可乐,放这个冰柜是为了方便来洗车的顾客。”
5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时,18岁的杨彬还是北川七一职业中学的高三学生。当时他被压在只有一尺多高的空间里长达78个小时,获救后双腿截肢。因下手术台后一句“我要喝冰镇可乐”,而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北川可乐男孩”。
回归日常生活,这场地震不仅夺去了这个高三男生的双腿,也夺去了他关于未来的所有设想。
怎么办?杨彬当时的眼神都是空的。
地震前,他决定毕业后考大学或是去当兵,失去双腿让一切都变得更难。高考落榜,他也觉得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就去成都上残疾人体校,参加完省运会后发现这是“青春饭”,务农的父母给予不了他什么帮助,母亲天天为他失去双腿而担忧难过。23岁的杨彬不想再依靠父母生活了,他作了一个决定——创业。
因为地震后市民消费观念转变,杨彬发现北川新县城的车辆越来越多,自己从小就对汽车感兴趣,开家洗车行是他“喜欢”且“能做”的事儿。但是,无钱、无门面、无经验,创业并不像杨彬想的那样简单。
在一次地震受灾青年的交流活动中,杨彬见到了天津海峡基金的“好心妈妈”。“好心妈妈”听到他的困难后决定支持他创业,但是要他先提交一份项目可行性报告。杨彬系统地思考了自己的创业项目,报告来来回回改了7遍,从两页纸改到了10页纸,最终得到“好心妈妈”5万元资金支持。
因为北川新县城的店面安排均有规划,杨彬回到北川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向有关部门申请指标,在北川县残联、团委的支持下,最终得到了北川新县城居民区的唯一洗车房指标。
后来,杨彬又申请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的扶持基金,参加了“YBC绵阳重建家园计划”,得到10万元扶持基金。正是这笔钱让中断的店面装修得以继续。
按照YBC“一对一”帮扶模式的传统,在绵阳洗车业排名前三的艾潇实业集团总裁尚传英成为杨彬的创业导师。中国青年创业促进会副会长、YBC全国执行总干事杨华东说:“‘一对一’帮扶模式不仅能帮助灾区青年重建家园,而且也使得企业家有更多的成就感。”
2012年2月7日,北川可乐男孩汽车美容馆开业了,可乐男孩有了另一个称呼“杨总”。终于可以靠自己的本事挣钱了,杨彬记得,那是震后母亲最开心的一天。
正式营业后,很多人都来照顾杨彬的生意,店里每天都要洗二三十辆车。绵阳中科院第九研究所的一对夫妇常常周末驱车1小时,专门来此洗车,洗完车也不走,就和杨彬聊天,为洗车店的发展提建议,一聊就是1小时。“有很多人第一次都是冲着你的招牌来洗车的,但是如果你服务不好,他们不会来下一次。”这对夫妇的话让杨彬清醒地意识到,提升服务、保证诚信才是让北川可乐男孩汽车美容馆活下去的关键因素。
如今,杨彬的汽车美容馆店面308平方米,雇佣人员从6人发展到12人,年营业额达20万元,带动周围近30人就业。杨彬还在北川县城开了一家“北川可乐男孩土特产店”,产品就来自父母从山里加工的土特产,这也是为了让父母不再辛苦地种地。
杨彬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他的心里,“可乐男孩”的涵义就是“即便自己是残疾人,生活也要‘可乐’着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建议杨彬,应发挥自己的品牌价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可以尝试从事社会服务工作,配合公益组织,对儿童、老年人、残疾青年进行精神上的鼓励,缓和社会关系,“如今的社会极缺这种人才”。
据悉,下一步,YBC还计划在雅安灾区复制此模式扶持灾区创业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