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毕业3年、拥有3家公司、雇佣数十名员工,年龄24岁的陈泽军早已成为湖南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长沙商贸学院”)的创业明星。
“其实创业过程远没有那样荣耀和光鲜,但经历挑战和磨练是人生的财富。”驱车在长沙韶山南路上,陈平静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
2007年,刚进入大学校园,陈泽军就为学校的创业氛围吸引,尝试着办点实业。
他利用担任学生会负责人的机会,组建了一支创业团队,购买摩托车,租用一个小车库,每天往返于长沙高桥批发市场和学院间,做起了学生的零食、日用百货零售的生意。
很短时间内,团队的生意就好得爆棚,陈开始在几所高校集中的地方租下仓库,期望大赚一笔。
然而,由于他们的生意明显冲击了各个高校的超市,一些学校开始采取措施。陈甚至不能进入校园送货,销售额急剧下滑;分设在各个校园宿舍的联盟伙伴也因校方压力而动摇或退出。
这次创业以虎头蛇尾而告终。
但陈泽军没有气馁。在校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的他开始琢磨电子商务的新机遇。
2009年,他在校内正式扯起了创业大旗,成立了长沙远征电子产品销售公司。可以说赶上了好时候,长沙市鼓励政策力度很多。“我们第一批(创业者)都给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租金也有补贴。”
2011年3月,他开办了长沙三汇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一年半后,他又开了一家长沙盘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现在他自己车子都有3台,带动了十几个学弟学妹在这里就业。”长沙商贸学院宣传处处长余宏伟说,为了支持陈的创业,学校免费提供他600多平方米的工作场地。
陈的故事并非该校唯一。校方资料显示,通过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培训,一批学生纷纷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开办的36家企业目前已接受学院毕业生近30人,带动社会就业数百人,年销售额和营业额近600万元。陈泽军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内心创业冲动与学校激励氛围和政策的结合而达成的。
该院院长刘国华介绍,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了大学生创业指导管理服务的体制,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形成了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创业典型培育的完整流程。
“主要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他认为,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因此,教育体系应当注重互动,学生实践更要仿真。而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培养学生的项目和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他说,学校为此建成了两万多平方米的酒店实训大楼,6000多平方米的市场营销大楼和4000平方米的创业大楼,校内各个系部都开展创业大赛,老师参与项目的评估、督导,并设立了“一个团队+一个公司+一个教育指导队+一名资深顾问”的创业扶持制度,营造全员化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学院就业处处长王胜表示,学校抓就业同时抓创业,追求的不单是创业成功率,主要是让创业者从中学会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建立人脉资源,达到仿真锻炼的目的。因此,学校在引导学生创业时有意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练摊型”,将120平方米的门面分成4个30平方米的小摊位,对学生创业者在一年内全免一切费用。
另一类是“风险型”。创业的学生必须办理工商执照,交纳水电和部分管理费用,用模拟外界市场的方式让学生有成本概念。对于后者,学校采取评比的方式,将收取的费用奖励给其中最优秀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