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镉大米调查的深入,人们深陷不安。5月18日,广州市食药监局官网公布了查出重金属超标的8批次大米及其生产厂家,其中6批来自湖南的攸县、衡东等地。5月21日,广东省食安办又通报检出重金属超标的31批次大米,其中来自湖南产区的最多,涉及株洲、郴州、常德、益阳等多个地市。
有人担心,镉大米及其他含镉的食品,是否会让日本20世纪30年代绵延至60年代的“痛痛病”在中国重演。尽管相关部门表态,认为中国的镉大米及其他重金属污染,还不致造成重大的灾难,但一些征兆却显示出莫菲定律的轨迹。
首先,镉污染源来自何方现在没有明确的调查和定论。镉污染被认为有两个来源,一是工业污染,另一是磷肥滥用。现在,有关部门倾向于认为是磷肥大量使用造成的,但专业人员的表态却并非如此。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表示,部分无污染地区镉超标的最大因素是耕地大量使用磷肥。专家所指的只是无污染地区大米镉超标的原因,并不包括污染地区。
现实的情况是,出现镉大米的地区,工业污染非常严重。在湘江流域内的郴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地,涉及重金属污染的大中型工矿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工业废水和废渣大量排入湘江。查出镉大米的衡东县东洋米厂位于衡东大浦镇,仅这个小小的镇子就聚集了10多家化工和有色金属企业,而且部分企业经常夜间排污。
同时,湖南省环保局的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水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恶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在工业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中,汞、镉、铅、砷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54.5%、37%、6%和14.1%。从2000年以来,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居全国首位,是目前国内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如此严重的污染,不能不说与当地大米中的镉无关。既然有污染源,就应当有监管,但是,对于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当地从来没有监测。一些官员也私下承认,尽管衡东是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但以前衡东的大米,从来不检测重金属含量。另一个不检测大米重金属的原因是,国家大米检测体系中缺乏重金属检测相关标准,省级以下质监部门也没有重金属检测设备,对大米的检测,更多是侧重于大米的外观和微生物指标。而且,没有一个部委负责监管土壤污染。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镉污染大米和其他重金属污染食品,有多少进入市场和人们的餐桌?尽管卫生防疫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洞庭湖地区腰腿等骨痛病发病率不到1%,是在一般疾病正常范围之内。但是,这种估计有几个因素没有考虑到。
一是镉中毒的潜伏期最长达20年,现在不知实情吃下镉大米的人,处于镉累积和逐渐侵害身体的阶段,不能仅以现在骨痛病的发病率,来衡量镉污染的程度。其次,湖南等地的镉超标大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供应到全国多少地方也并不清楚。其三,类似湖南镉大米的地方究竟有多少,也不清楚。这就使得污染后果难以预测。根据一些推算,工业污染严重地区,如洞庭湖区晚稻镉含量最高为每公斤0.76毫克,最低为0.06毫克,按照国家规定,41.67%的大米超标。
现在应对重金属污染土地有明确的检测和监管,对大米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和监管,对过去镉大米的流向进行调查,以对骨痛病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治疗。否则,人们就很难消除日本“痛痛病”在中国重现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