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基层干部如何才能不被“低估”

邓海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29日   02 版)

    据媒体调查,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这一群体存在普遍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被“低估了”。他们认为,“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最影响基层干部的形象。七成基层干部焦虑于“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人民日报》5月28日)

    马斯洛“寻求层次理论”早就告诉我们,被尊重与被接纳是无上的幸福。简单说,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理解万岁”。理解为什么“万岁”?是因为不被理解是常态,隔膜与断裂是寻常。基层干部不容易,无论是被匪化的乡镇领导,还是上没上过《非常勿扰》的村官,真要让大家打个印象分,好像都不会太高。这就难怪这项遍及万人的“官”调显示,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上对他们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普遍”。

    也许恰如专家所言,在网络拟态环境中,情感认同往往会取代理性论辩。借助网络新闻了解基层干部生态的民众,更容易形成一边倒的“基层干部很坏”、“基层干部把经念歪了”的负面评价。这其实也不奇怪,在拟态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选择性很强,而且,坏消息更容易被记住。譬如,“广东雷州小学校长涉嫌强奸两名女生”的新闻曝光后,“河南舞阳乡村小学校长进城化缘,拾废砖搭建新校舍”等消息反倒没那么“夺目”。

    一方面,“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舆论评价,是公共监督的警惕性与敏感性所致;另一方面,新闻的选择性传播与价值的选择性判断,本来可以是两码事。但为什么,基层干部不能向公众展示“新闻以外”的人生?官与民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何以只能靠零碎而单调的新闻来过活?

    相信所有的委屈与不满,都是真实的委屈与不满。但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小学校长,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外来务工人员,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不堪与辛酸。一者,在一个压力山大的转型期,权势阶层的落寞与孤单,再怎么合情合理,放在众声喧哗的背景下,都是一声娇嗔。就像数日前劲爆的“公务员幸福指数排名垫底”之说,显然过于“不食人间烟火”。二者,所有的不被理解,要么是虚妄的矫情、要么是渠道不畅。这是一个“各说各话”的时代,交流和沟通越发显得珍贵。因为“房姐”与“表叔”的出现,公务员是不被理解的;因为医患纠纷,医生是不被理解的;因为垄断价格,资源、能源国企是不被理解的……这些误读的背后,既有制度原因,也有交流不畅的原因。

    2013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不理解,才会不信任。但那些不被理解的、被“污名化”的社会群体,在牢骚满腹之前,是否应该多给公众提供一些相互了解、彼此理解的机会?

邓海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29日 02 版

不“拼爹”才能青春飞扬
纪委不能被利益绑架 监督和反腐是一种能力
“王八奖”
一个乡村教师需要几个部门管
“老不信”挑战政府公信力
基层干部如何才能不被“低估”
冬虫夏草沦为“中药神话,科学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