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2+2”、“3+1”、“中英班”、“中澳班”等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曾经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留学捷径,因为这些项目往往“看上去很美”:门槛通常很低,比起自费留学的费用又少了很多,还能够拿到中外两份文凭。
但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许多交纳高昂学费的学生在就读此类项目后并未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反而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入学时承诺就读国外名牌高校,入学后却可能出不去;出国拿到的文凭可能得不到教育部认证;如果放弃出国,也无法获得国内的本科学位……
谨慎选择经教育部认证的机构和项目
根据2003年开始施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必须经过教育部的审批。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的“名单发布”中,可以查询到经过教育部审批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有本科层次38所,硕士层次16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本科层次616个,硕士层次169个。
就读学校在这份名单中的学生,可以凭本人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在网站上查询到学位证书认证注册信息;而不在这个名单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其结业证书无法获得教育部的学历认证,也就是说,拿着这样的文凭在国内找工作时,是得不到国内用人单位的认可的。
从2003年开始,由于非法招生案件连续发生,教育部建立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开始在网站上公布国外正规院校名单,并发布留学预警。
在大量得不到认证的非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有的打着某著名大学的招牌,实际上学生最后拿到的是其远程教育文凭;有的将学生送往国外了,可实际上读的是预科班或语言学校;有的项目则干脆是由如“西太平洋大学”这样卖文凭的“野鸡大学”举办的。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平台上表示,在选择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课程时,应该注意:(一)查看办学许可证或项目批准书,以确定该机构或项目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二)保留招生简章或者相应广告;(三)向该机构或项目缴付费用时,应当核对经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索取发票或收据。
勿把预科当本科
教育部在2010年1号留学预警中提示,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幌子下,有一些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在举办“外国大学预科班”项目,这些预科班大多属于语言培训性质,外国大学不参与在中国境内的教学活动,双方通过签订相互承认学分协议,允诺参加课程班学习的学生有机会转到外国大学继续学习,并在完成学业后在境外获得外国大学的学位证书。
一些留学生在经过一年的语言和专业课学习后,才发现自己并不能进入大学的专业院系,而是被注册在这些大学的远程教育机构,如网络教育学院等,拿到的并非正规学历文凭,而是网络教育文凭。
在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表示,上述办学活动不属于中外合作办学,也无益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各高校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不宜实施此类教育活动,更不得以中外合作办学名义实施此类教育活动。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时,校方有时只是模糊地表示能够获得“学历证明”,但教育部规定,留学归国人员必须到教育部进行学历学位认证,预科、网络教育文凭等都是无法得到认证的。因此,在选择该类项目时,一定要注意所拿文凭的性质是否能得到认证。
在教育部对国外学历学位的认证范围中,有七种证书是不能认证的:一、参加外语培训或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 二、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和博士后研究证明;三、国(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预科证明;四、国(境)外非高等教育文凭、荣誉称号和无相应学习或研究经历的荣誉学位证书;五、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六、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七、国(境)外各类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有一类是HND(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类似中国教育体系内的高职教育。HND项目在国内十余家高校均有开设,对高考分数的要求也是过当地本科线,多以“3+1”模式举办:在国内学习3年,其中第一年为预科,第二、三年为专业课,完成这项课程后,学校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出国。拔尖的学生有“专升本”的机会,可以申请进入英国的大学攻读最后一年课程,完成后获得学士学位,但其能够对口申请的英国大学有限,大多是二三流的大学。而如果在国内读完3年后,没有申请到国外的学校,就只能拿到一份HND结业证书,相当于高等职业教育文凭。
胡小佳于2005年进入北京一所语言类大学的HND项目就读,在200多人的班级里,有160人出国,最后只有5个人在国外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工作,她就是这5个人之一,后来成为这个项目老师分享给学生的成功案例。
在她看来,自己是这个项目为数不多的受益者,因为“读这种项目,关键取决于自己”。但她仍然建议,高考失利的同学不要轻易报这样的项目,而是要计算好投入产出比和其中的风险。“因为合作项目的大学在国外排名并不高,绝大多数人要回国,拿着这样的大学文凭并不好找工作。如果真想留学,可以在国内补习一年直接申请,反而能申请到好一些的学校。”
合法项目也有良莠之分
事实上,即便是在经过认证的中外合作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的中方和外方目的也都很明确——赚钱。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就曾对媒体表示,90%以上的合作项目都是二三流大学用来挣钱的。因此,外方并不会真的投入多少教育资源,中国大学的办学重心也不会放在这些项目上,就读这样的项目,其投入产出比也未必可靠。
在教育部提供的“合法名单”中,开设相关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的绝大多数并非一流高校,像北大、清华就至今未开设相关项目,而对口的国外高校,也大多数在该国属于二三流水平。
林强2006年高中毕业,进入北京一所“211”高校国际教育学院的中澳班学习,2012年拿到了澳大利亚一所高校的文凭,但这所高校在澳大利亚排名靠后,在中国更是名气全无。6年时间里,他花费了家里100多万元。
与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类似,他的同学普遍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尽管项目的要求是高考分数达到三本线,但基本上“只要交钱就能读”。读完国内的两年课程后,雅思必须达到5.5分才具备申请出国的资格,有的同学考不到5.5分,就干脆放弃了出国,他则考了两年才考过。但如果放弃出国,无法拿到国内的本科文凭,只能拿到网络教育专科文凭。林强说,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两种,一种是针对高考过一本线的学生,之后即使不出国,也能拿到国内大学的学位证书;但通过三本招生的项目,都不发国内的本科文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也不乏一些办学水平高的项目,如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就因学业紧而被称为上海交大“三大苦院”之一,毕业生大部分都能进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一流高校读研;如果学生不出国,也可以拿到上海交大的本科文凭,并有机会直升国内研究生。像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样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但对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那些“合法名单”之外的项目,考生及家长都需要谨慎查验其资质和往年毕业生的去向。在西方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资质较好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很看重声誉和质量,学生入学要求相当严格,往往需要参加多种科目的入学考试,录取难度大,绝不是有钱就可以上的。换句话说,如果校方承诺入学和出国的程序过于轻松,那也就要提高警惕了。
(文中受访学生为化名)
本报记者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