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中学生丁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字样。相关图片被网友发到网上后,他很快就被网友搜索定位。于是,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网站上,他的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就读学校、行为劣迹都被公布了出来,还有网友在百度百科为他设置了专门词条。
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发酵,有关刻字的爆料不断。日前,微博网友“白兆东”爆料称:“在甘肃敦煌壁画上竟然有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的留言!”从微博图片来看,宋寅用黑色笔留言,部分文字为繁体字,内容是:“2000年立夏,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记者发现,在宋寅留言的旁边,还有一些字迹模糊的小字,字已经看不清,似乎有人擦拭过。宋寅留言事件发生后,香港文汇报于5月26日15时34分在其官方微博称:“经查,文汇报现无此人,本报同仁对此行为表示强烈谴责。”随后,宋寅被网友查出曾在香港商报供职。很快,香港商报副总编辑周刚在其微博上回应称:“经查,此人(宋寅)确曾在香港商报工作过一段时间,但2008年已离开,现不知在哪里;此人在敦煌壁画上刻字,与香港商报无关。”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宋寅似乎对书法情有独钟,曾参加过书法比赛。据网友推断,宋寅曾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河南办事处工作过。
此外,还有网友贴出的图片显示,长城上用英文题写的“到此一游”等留言,占据了满满一扇城墙。
在故宫,文物被刻字的事件也曾发生。今年年初,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缸上被人刻上了“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样,于是气愤地将此事发到微博:“今日,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粱齐齐”的不雅之举与颜先生的愤怒立刻引来公众热议,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
网友“仨八俩王锄大地”在微博上贴出在吴哥窟拍到的“杜松洲”和一位陈姓游客的刻字,在泰国素可泰古城也有这样的中国字,“这些也都算是千年古迹了,字都是刻的,擦都擦不掉!”
但除了丁某的父亲道歉外,尚未看到其他刻字者出来发表回应或发表任何致歉声明。
南京当地媒体《现代快报》的报道说,5月24日中午,一位中年男子打进该报新闻热线,称要为“到此一游”事件道歉。孩子母亲表示,当时家人没注意到孩子在浮雕上刻画了。后来听孩子说了这事,当时就批评了他,孩子也认识到了错误。
“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得不好,我们和孩子向关注此事的人道歉,也向埃及方面道歉。”丁某的父亲称,埃及旅游刻字事件在网络上传开后,他们心里很内疚,希望通过《现代快报》为此事道歉。他同时表示,希望大家宽容孩子,不要打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道歉信发出后,丁家遭到了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有人在丁某就读的学校门口盯点,还有人干脆跑到丁某的家门口,甚至去敲门采访丁某的街坊邻居。袁裕来律师公开在微博上发出呼吁:“请大家原谅孩子。”这条微博很快被唾沫淹没,有网友回复说:“未成年人不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刻字者被‘人肉’,未成年,多少人利用这个去博得宽恕和原谅,又有多少人利用这个去躲避法律的惩罚。丁利用大众的同情心博得原谅,而原谅的前提是,必须自身深刻认识到错误!”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尤其是法律,不遵守这些规则就要付出代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却成为不遵守规则的榜样,比如过马路闯红灯,比如无处不在的景区刻字行为。成年人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所作所为受成年人的影响很大,因此,成年人更应反思。
“孩子刻字并致歉,肯定应该被原谅,当下需要反思的是整个国民素养的提高。”佟丽华说,他出版的《我们因你而改变》,讲述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埃及刻字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讲,是一次反思的好时机。”
相关专家指出,景区刻字陋习已然逾越了法律底线。游客可以在自家墙上刻字,在自家桌子上刻字,但不能在景区刻字。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在景区刻字,轻者可以构成侵犯景区所有人的观赏权,需要承担损害公物的民事责任;重者可以构成破坏财产罪、毁坏物品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方面,台湾早有处罚刻字游客的先例。
网友“谓之”建议,当留字纪念已成为游客的一种习惯的情况下,旅游管理部门单纯靠处罚显然无以根治,不妨专门建个“签字墙”,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以此收到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