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对于本来就处于办学弱势的高职院校,大家为何仍惯于用有色的挑刺的眼光去看待;对于诸多高职教育者努力探索出来的教育道路,大家为何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挥出乱拳”;高职教育者付出的苦心,赢得理解支持为何如此不易……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之惑

本报记者 王怡波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03日   11 版)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顶岗实习中。

    徐敏摄

    身为高职院校一把手,姚和芳一直致力于关乎所有学生未来命运的“大事”——被称为校企合作起点的“顶岗实习”。

    对于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姚和芳从未感到过困惑。直到不久前,一封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职院”)顶岗实习充满质疑的信,引起一些媒体关注,身为院长的姚和芳才意识到,就算到了现在,“屡建奇功”的顶岗实习仍然会遭遇如此多的不理解。

    她开始有些困惑:对于本来就处于办学弱势的高职院校,大家为何仍惯于用有色的挑刺的眼光去看待;对于自己和诸多高职教育者努力探索出来的教育道路,大家为何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挥出乱拳”;高职教育者付出的苦心,赢得理解支持为何如此不易……

    但她很快从困惑中走出来。这个样貌带着典型湖南人小巧特征的女院长,有着与外形不甚相称的强大气场,她开始重新梳理自己掌管的湖南铁道职院,5年多来力推顶岗实习的种种遭遇与得失;重新审视市场与学生这一对越来越难双向满足的矛盾;重新面对萌生的种种关于高职教育的困惑。

    最终,在企业重要岗位干过7年的姚和芳得出一个结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而真正高质量的学生应该是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她坚信,培养被需要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责任,而顶岗实习,仍是不可替代的培养方式。

    至于外界对顶岗实习中诸多细节的质疑,姚和芳说:“我愿用自己的实践来解惑。”

    革新与坚持

    十分之一,这是常态下湖南铁道职院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比例。这所共有近万名学生的学校,每期都会派出800~1000名学生,分赴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实习,为期3个月。一年4期,从不间断。

    形成如此规模和运转效率的顶岗实习制度,学院下了很大功夫。

    2004年,学院在个别专业试点顶岗实习,2007年,开始在所有专业推行。而推行之初,顶岗实习便遭受来自包括家长、学生和社会各方的质疑甚至反对声。

    “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到学校上学,还要去外面实习?这还能不能学到东西?”后来的事实证明,姚和芳所坚持的革新,为学校和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上,除了湖南铁道职院,许多高职院校近年都在推行顶岗实习制度,但湖南铁道职院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设计模式上的特有革新,一直备受业内认可。

    有中央媒体的报道就曾这样评价道:“作为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顶岗实习运行模式,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四方共赢。”

    姚和芳这样总结摸索出的与众不同的革新——

    管理理念上做到严而有爱。实习过程中,学院有带队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全程陪同,努力保护和维护学生权益,但并不溺爱,严格要求,做到大爱无声。

    保障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地进行。依据ISO9000质量体系,建立4经4纬多结点的顶岗实习制度体系,使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细化现场管理。一是建立分别由学院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导师、生活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二是建立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双主体育人制度”。

    依据危机干预机制,强化危机管理。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初的“不适应期”、第一次拿到工资的“兴奋期”和顶岗之末的“厌烦期”三个不稳定期,以及如“生病、冲突”等个别危机等采取全方位管理,以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和跟踪。

    谈起这些革新,姚和芳显得信心满满。革新为这所高职院校带来了越来越受到的关注,光环一直伴随着湖南铁道职院探索顶岗实习教学道路的过程,它的革新,也成为许多其他高职院校效仿的样本。

    质疑与出路

    然而,光环笼罩,不时出现的质疑声让姚和芳越发保持冷静。面对质疑,她选择直面,并用最终的成效来证明顶岗实习的教育价值。

    在湖南铁道职院,姚和芳的办公室是最好认、也是最好找的地方,有时学生有困惑或者感想,都会直接跑到她办公室里倾诉一番。

    问题了解得多了,姚和芳甚至想系统地写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一下现在高职院校的定位和高职学生究竟应该如何成长。

    细化开来,姚和芳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容易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不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顶岗实习常常遇到岗位与所学专业并不一致?

    甚至有人会搬出教育部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中第四条规定:“顶岗实习应当按照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有人以此来逼问学校——为什么学生学的是管理,而去顶岗实习时却在一线车间岗位?

    对此,姚和芳则认为,学校的初衷就是要让学生从基层岗位锻炼起,“不可能所有学生一到某个单位,就能到管理岗位上,因为是要顶岗,是要负起岗位职责的,基层的岗位才是学生成长的起点”。

    专业,在姚和芳看来,这个词有狭义广义之分,有些人认为,专业就是指具体的技能,“但事实上,专业素质的培养更多时候是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意志品格的磨练、培养,这也是专业培养的重要部分”。

    而且,通过细致的调查,姚和芳发现,自己的这一理念是深受企业认可的。

    姚和芳援引美国洲政府联合会政策研究中心(NGA)2011年一项对企业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这些大企业对人才质量要求进行了“按照重要程度”的排序。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精神(守时、时间管理、职业态度),其次是自我导向,主动性,而一直到第20位才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和设备知识。

    同样的标准也适用于中国。2009年,一家测评公司对中国企业人才进行测评发现,78.6%的企业首先考察企业人才的个性特征,其次是态度/动机(68.7%)、智力能力(66.7%)、价值观(66.3%)和职业兴趣(51.5%)。只有不到1/3的企业会优先考察人才的技能。

    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为了使本来就属于就业弱势的高职学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姚和芳坚定地认为,要培养高质量人才,一定要先培养包括吃苦耐劳、扎实稳重、乐于学习等在内的职业精神。

    这也成了湖南铁道职院在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时,重点考虑的指标。“这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具备就业竞争力。”姚和芳说,这才是高职院校的出路。

    有时候,学院的学生会自己去联系顶岗实习的单位,而校方会按照严格的规范,详细地考察那家单位的资质、工作环境、具体岗位,等等。“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去顶岗实习的安全,但同时要保证实习的质量,不能让有些想舒舒服服就实习完的、不敢吃苦的学生,舒服几个月,误了自身的成长,误了日后的就业”。

    现在,学院以高质量顶岗实习闻名于相关企业。“没到新顶岗实习季节,都会有一大批企业抢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但我们都会仔细筛选,一定要为学生选好既能锻炼能力,实习物质保障也较为充分的单位。”姚和芳说。

    姚和芳介绍,大多数出去顶岗实习的学生,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我们要求企业对待实习学生同岗同酬。当然,经过考核后可能比正式职工拿得少,这很正常,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

    理解与拥护

    越来越多学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向现在对顶岗实习的理解与拥护。

    “现在,很多毕业后的学生都很感激学校,会回来跟老师一起吃饭。”姚和芳说,吃完饭结账时,学生常常抢着付钱,他们的理由是:毕业后工资大多超过老师。有时候,学生会半开玩笑地揶揄老师:“您挣的钱那么少,我来吧。”

    姚和芳统计了2012年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平均每个人有3.1个工作机会”。这种甚至远超许多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令姚和芳感到很自豪。

    自豪的同时,姚和芳感到了自己坚持顶岗实习教育的必要性。“很多同学都在顶岗实习中成长了很多,他们学会吃苦,学会从小事做起,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份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工作,这令他们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姚和芳说,甚至有时候一些大二学生参加完第一次顶岗实习后,企业就会找学生谈话,请他们第二年毕业后到他们那儿去工作。

    至于每个湖南铁道职院大三学生都会享有的预就业顶岗实习,最终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比例高达80%~90%。

    “实习中,难免充满艰辛;工作后,才知道所学珍贵。”一名学生毕业后这样感叹道。

    出类拔萃的就业能力,使得很多学生、家长逐渐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而大多数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在实习中总结自己的所得与成长,并喜欢上学校的这种培养模式。姚和芳介绍,每个学院学生三年大学时光中,至少要完成两次顶岗实习,每一次,他们都会有远比课堂丰富的收获,“这种收获是他们就业和一生的宝贵财富”。

    一名学生在实习总结中写道:“通过此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

    另一名来自电气系的学生则更具体地表示:“实习虽然很艰辛,但是,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社会,更让我们懂得,不管将来到哪里工作,都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终的理想就业,验证了这些学生的感受,也验证了顶岗实习的意义。“酸甜苦辣都尝过。顶岗实习从推行之初的异议、质疑、不理解到现在普遍被家长、学生、企业认同和推崇,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姚和芳说。

    在姚和芳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是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中寻求的一种突围路径,事实证明了这种突围的阶段成功,但是,“突围还远没有结束,我们还要在摸索教育方式上,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

    顶岗实习的“纠结”源于社会偏见

分享到: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之惑
顶岗实习的“纠结”源于社会偏见
上海:48%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满意
户外拓展纳入学生必修课
政府“放权”
高职要学会“接权”
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林业职业技能大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