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喻血轮《绮情楼杂记》,读到一则有趣的笔记:
“曾任三十三军师长之张克瑶,原为理发师出身。昔隶张宗昌部下,任旅长,所属官兵,俱知其出身,常窃诮其后,为张所闻,大怒,立召集官兵训话,力辩其非理发师。但训话时,辄以右手置左手掌中,翻来覆去,作烫刀势,官兵见之,忍不住大笑,张亦自觉此明明理发师烫刀手势,焉用辩,遂亦大笑而罢。自是不再讳言曾为理发师,盖知手势做惯,改之不易也。
“昔有人雇一厨司,每于主人问其作何菜肴,必说做兼作,如言食肉糜,即骈两手作剁肉状,如言炒肉丝,即以右手作炒动状,主人厌之。一日,未问之先,命仆反缚其两手,意其更无法作手势矣。讵主人才一开口,彼即俯身作游泳状曰:‘今日作渗汤鲒鱼也。’盖其手虽不能作势,而仍以身作势也。主人知其习惯难改,笑遣之。此与张克瑶不忘烫刀手势,同一可笑也。”
读罢确令人一笑。生活中各种难改的手势,还可举出一些,各有不同的意义。记得《聊斋志异》中有一则短篇,讲一个青年向一位老人借钱,老人答应了。青年来取钱,老人与之聊了几句,又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等青年走后,有人问其原因,老人说,看那人手上下的动作是赌博的手势,钱借给这样的人不可靠。不能不佩服老人观察的细致!
扩而言之,一个人、一个群体都可能有难改的不太雅观的“手势”或习惯。以国人而言,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好加塞、好闯红灯……可称我们难以改变的“手势”。多年来,为了改进克服,媒体大力宣传,公共场合贴有很多提示牌。为制止闯红灯者,一些路口增加协管员进行劝导维持秩序,最近,北京更是在重要路口对闯红灯者开出罚单。为引导顾客排好队,邮局、银行、地铁等地面上画了鲜明的白线或红线,但一些人还是不管不顾,争先恐后,挤作一团,有时人也并不多,那也要挤。想想,这与反缚两手,“其手虽不能作势,而仍以身作势”倒有些相似。
不用讳言,一些国人爱看热闹。只要有热闹看,一些人跑得比什么都快。别人打架,看;别人自杀,看;有人调戏妇女,看;有人抢劫,看。看得多了,脑子的一部分麻木了,也就是说只看,只说,而不会上去阻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甚至看到这样的报道,众人围观自杀,看了两个多小时见别人还不跳楼,有人急了,开始骂:想死你就早点死,你完了我还要去学校接孩子放学呢。这样的表现确实是严重的病态了。看得再多,只要有热闹还是想去看。
近些年,国人富裕了,昂然出国旅游的渐多,这些“手势”或习惯也带到国外,偶尔看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些评论,“中国人不讲卫生喜大声喧哗”云云,常令我们脸红。当然我们可以辩言,那只是一部分中国人的行为。
个人、群体的一些不良“手势”、习惯等,各有不同的形成背景原因,需要深入系统地分析,通过各种方法加以改进。虽然难改,但也不是不可改变。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百姓乘坐小汽车的机会较少,一些外国人就很奇怪,中国人为什么关车门要用那么大的力,总要听到“嘭”的一声才放心,后来明白,那是担心车的质量,怕手轻了门关不紧。在这一习惯背后,有那个时期很多用品质量粗糙而形成的潜意识。如今,汽车进入平民百姓家,汽车质量也日渐接近国际水平,猛用力关车门的习惯是越来越少见了。
一个小小的不文明习惯,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用讳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相比外在的手势,内在的若干习惯、“手势”,肯定更难于改变。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若干不太雅观乃至丑陋的“手势”、习惯,是一定要改变或消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才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