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语文试题贯穿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本报记者 李洁言 樊未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13日   T04 版)

    作为每年高考打头阵的语文,总是格外受到关注。每年考试一结束,各种作文分析、试题解析就会扑面而来。今年的语文题出得怎么样?有没有特别出彩的题目?新课标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是否有所体现?考试结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一线教师和相关人士,以全国课标卷为主,对今年的语文试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出题趋势,给明年的考生提出了备考建议。

    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

    对于今年语文高考试题的难度和稳定性,多位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均给予了肯定。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老师国家玮感觉,总体上今年语文试题的区分度很好,从信度来看也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很有创新性,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但他也强调,“如果学生单靠死记硬背、固定的框架和套路答题,不会得到特别好的分数”。

    国家玮以阅读题为例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阅读题有两种形式,一种从内容入手,一种从鉴赏的角度入手,前者偏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考查考生从文章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后者虽然更加高级,但却很容易套用框架答题。他认为今年的语文试题在这方面“拿掉了几乎所有学生可以钻空子的提问方式,这让那些平时书读得多、阅读速度快、对文字有感觉的考生很容易脱颖而出。”国家玮认为,今年的试卷出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趋势,也给明年考生备考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是国家玮认为总体不错的部分。在他看来,好的作文不仅应该是语言优美,更要能够体现思想的深度、思维方法,这其实也是新课标的努力方向: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把眼界放宽,要有自己的观察,有落地感,接地气。而今年很多省份的作文题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学生无套路可走,往年被用滥的司马迁、苏东坡、鲁迅、牛顿、霍金等人的例子都无用武之地,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郑州九中的刘海山老师也感觉到了今年试题的稳:“今年的试题结构比较稳定,题出得比较正统,但是考得比较巧妙。”更令刘海山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今年的语文考试不再考死记硬背,而是考自己阅读思考探究的一种升华”。他以全国课标乙卷的第17题为例,该题给出了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图案,请考生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这道图文转换题新颖且着眼生活,联系热点,考查学生关注与生活的能力。”刘海山认为,这类的题目恰好契合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项目组负责人杨洋,则从阅读题入手对今年的语文新课标试卷进行了具体解析,他认为,整个阅读题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对学生发现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比如今年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全国课标甲乙卷分别是“凤文化”和“老子”,都与古典文化知识有关,再次强调同学们对古典文化知识的了解,侧重考查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虽然内容关于文化,但说明文侧重的是行文的逻辑,所以要求考生要能清楚地梳理全文结构,理解作文的行文思路。

    古文阅读的选文是全国卷较为常见的素材,对于此部分题目的设置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基础,要想读懂文意,必须有“识记”文言文重要知识的功底。古诗词选题侧重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虽然是经典的题型,但体现出命题人对于“探究能力”的关注,新课改的方向再一次得到体现。

    杨洋认为,两篇小说的考查是全国卷的亮点。全国课标乙卷的选文,阿根廷作家莱·巴尔莱塔的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感人而富有新意,既关注了平凡人的生活,也跳出了中国作家选文命题的小圈子。具体到几个题目的命制,前两道题是常见题型,最后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体现了“发现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是让考生分析情节、人物之间的关联。这个题目既考查了小说三要素这样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要学生们结合文本独立分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命题人的精心设计。

    缺憾仍然有,高中新课改任重道远

    尽管大家对今年的语文试题总体评价不错,但个别试题也引发了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微词,并由此引发了对高中新课改的一些担忧和建议。

    全国课标乙卷的16题考的是植物与水的关系,刘海山认为,对于在生物学中学过光合作用的理科生来说,非常有利,但对文科生就显得不太公平;此外,仿句这种题型往年是必考的,今年突然没了,这增加了以后考试试题内容与结构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提醒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后高三备考,一定要突破传统固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在语言运用这一块一定要全面落实,不留死角。

    国家玮认为全国课标乙卷的作文题(关于宝石分割的)是今年所有的作文题中出得最平庸的一道,没有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出得好,这样的题目“不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审题能力,思想上也不能有更多的创新,只能靠新颖的例子取胜”。两相对比,江西省关于“‘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的作文题最为出彩,上升到了中国文化批判的高度。

    新东方优能中学长期专注于中学考试的研发,作为该校的语文老师,国家玮认为今后的语文考试将力避热点,更注重考查的稳健性。语文将回归其本身,即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见解和对个体生命的思考,能够看懂别人要说什么以及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此,他给明年备考考生两点建议:1.少积累素材,多训练观察事物的角度,尝试用深刻的思想关照现实;2.对文化传统的东西,例如古文、古诗等,要毫不留情地积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牢靠。

    杨洋认为,尽管亮点颇多,但在教学和考试这两个相互制衡的环节里,试卷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查: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标点符号,词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现代文作品作出评价,等等。然而,新课标语文高考试卷对上述内容几年来基本上不予涉及。这样,就造成了语文学习的片面性。

    问题二:文言文阅读常年只选人物传记,甚至都是官员传记,显得死板、官本位化,学生当然很难理解和感受到古文之美。杨洋建议在选文的内容和水平上,全国卷要多和山东、浙江、江苏高考学学。古文教学本来就困难,文章选得不好,学生们没有兴趣当然不愿学,而且古文会在学生间的“口碑”越来越差。

    问题三:作文只有中心而缺少思辨,关注生活但缺少对文学、哲学的关注。杨洋认为,学生们写不好作文,归根结底是思路的问题。有思路,文字质朴些也是好文章;有思路,语言直白些也可以感情真挚。“同学关系”这题可以写出好文章,但命题者略显小气。

    高考语文试卷反映了新课改的方向,新课改依然有许多问题还未解决。比如高中课改,本是希望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多选择选修的课程,必修课占1.25学年的量,其余是选修课。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很多现实的压力下,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先生对此也深有同感。语文考试结束后,温儒敏表达了对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被挤压现象的担忧,“因为语文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要靠长期大量读书和写作,不断积累,‘短平快’其他学科也许行,但语文不行,因此,语文课显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很多师生误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妨碍。

    温儒敏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在高考是全国卷与许多省市的卷子并存,有些良莠不齐。有些省市的高考命题队伍受各种条件限制,真正有水平的专家并不愿意参与,只好找些年轻教师;还有的行政干预很多,等等。这就很难保证命题的水平与质量。他认为,高考还是全国集中命题比较稳妥。要从政策上鼓励专业人士去研究、参与高考的改革。

分享到:
语文试题贯穿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家长探营上海高考阅卷现场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