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到山西晋中农村地区走访了多所小学,发现一个让人兴奋的现象:农村小学生源出现回流,村小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相比于其他地方六七岁的一年级小学生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寄宿,或者很多农村家庭为了孩子举家进城租房陪读,晋中农村大多数小学生幸福指数较高,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小学,中午回家吃饭休息,小学毕业也会就近到乡镇中学读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首先得益于近几年晋中市采取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多种措施。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市优质高中入学指标100%分配至城乡的初中校,使所有初中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均等。
记者6月3日到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下丁里小学采访。这是一所寄宿制村小,现在共有169名学生。今年,这所村小的毕业生将全部升入东阳镇中学,没有到县城读书的学生。如果他们想到县城择校读书,就要签订一份协议,放弃享受优质高中下放到各校名额的机会。
晋中市还集中资金改造薄弱校,推行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很多农村学校的操场都是这两年平整的。虽然很多操场还是煤渣跑道,但相对于过去纯粹的土地泥地,已经大大改善。
他们还推行城乡教师交流,规定任教6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或交流3年。近4年,晋中市有1.2万名教师参与城乡大交流(占该市义务教育专任教师的48%)。
记者在太谷县水秀镇郭村小学采访时,正好遇到太谷实验小学的高级教师智美焰。这位全国模范教师在另外一所农村小学支教一年后,到郭村小学交流两年。她和另外4名老师组成团队,到学校后重点在学生习惯养成、书香校园创建、课堂教学改革等几方面开展工作。在校内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努力压缩书写作业,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读书。
智美焰老师还走上学校与村里联合办的“村民大讲堂”,给农村父母讲如何当合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每次来听智老师讲座的家长都能坐满小礼堂。大家把手机调成静音,很多人还认真做了笔记。
之前,这里的很多家长把学生看课外书当作是看闲书不务正业,现在家长们的想法变了,孩子们手里的书也多了,家里的书也多了。
除了教育部门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所做的各种制度建设外,各个农村学校也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办学。
太谷县的经济实力在晋中市排名不靠前,但是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让这里一直是全市的教育高地,有限的财政收入一直大力投向教育。他们建立了联盟制,让县城的优质校做“盟主”,帮带农村学校。太谷师范附小是全市有名的优质校,校长就成了19个农村小学的“盟主”,还确定了一个目标:在这么多联盟校中,每年着重培养一两所学校。小白小学就是“盟主”今年重点培养的。太谷师范附小的校长和老师每周二、周四两天,要到这所学校来,工作重点是改进教学管理。
小白小学的牛跃钢校长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这所乡镇小学招收15个山区行政村的学生。在470多个学生中,有230多个寄宿学生,他们中最远的家离学校27公里。为了让这些一年级就离开父母的孩子有依靠感,牛校长打破了过去按年级班级住宿的老办法,让一个村的孩子住在一起。大孩子住在上铺,一年级的小孩子住在下铺。老师检查卫生和纪律,也都是以一个上下床为单位。这样,一个村来的孩子没有生疏感,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小孩子跟着大孩子学习,互相都有收获。
牛校长除了注重孩子生活、学习等好习惯的养成,还提出用艺术点燃梦想。学校组建了乐队,从外面请来老师给孩子们教乐器,教书法。
6月4日,记者在这所学校采访时看到,刚扩建完还没装修好的新食堂地面坑洼不平,但这丝毫不影响乐队孩子排练的热情。在这里,墙壁还没有抹灰的食堂屋顶很高,音乐响起来还有混音的效果。
谈起为什么要扩建食堂,牛校长说,是因为前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老师为了安全,让平时走读的孩子也在学校吃午饭,没想到,孩子太喜欢吃学校的饭了,第二天很多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在学校吃饭。结果,目前,有400个学生在学校吃饭。
范妹锁是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的校长。这位曾在偏远山区学校一干就是26年,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校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好,结果不仅学生人数增加,就连本村的家长也要求孩子住校。这些家长说,学校食堂营养搭配,孩子们比在家里吃得好,还有老师辅导做功课。
不过,记者在欣喜于晋中的农村学校因为教学质量、食宿条件改善让很多家长不再为孩子“择城”的同时,也有一些忧虑和建议。
学堂、学校一直是乡村文化中心,在如今乡村文化凋蔽的大背景下,能够保留下来的村小,无疑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如何让村小发挥文化高地和村民聚集地的作用,是学校应该充分考虑的。如果能获得村民和村委会的支持,自然也会成为学校自我提升、良性发展的助推力。
另外,农村小学如何保持乡土味?不仅是在晋中,记者在吉林、河北、山东的一些农村看到,除了少数学校在推广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艺术外,大部分学校因为教育部门推行的城乡标准化建设而看上去千篇一律,成为城市学校的翻版,难寻一丝本土的味道。
此外,泱泱农业大国的农村孩子已经严重脱离土地。寄宿制的推广,“跳农门”的教育引导,让很多农村学生与城里孩子无异:不识五谷,不近田地。一路陪同记者采访的晋中市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每到一所学校,看到种着草或灌木的空地,就会向校长推广东阳镇下丁里小学的做法:“为什么不种上点菜呢,让学生自己种,自己管理,还能补贴学校食堂,自己种的菜既安全成本又低。”